为何不能只降药价不涨医疗服务价格

2012-05-04 14:15:40    来源:  作者:

  医院内部挖潜也是一个渠道。通过精细化管理,加强物耗管理,可以挤出不少成本,弥补一部分不足。实际上,取消以药补医本身就是一个综合管理的问题。不可能完全没有药费收入,药占比也不是越低越好,而应该合理降低。

  此外,对耗材的管理应该规范起来,引入社会组织对医生行为进行监管。同时鼓励社会办医,当社会资本办医的比例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公立医院自然有动力进行综合管理,以赢得市场。

  记者:对于医院来说,服务价格的调整有没有难题待解呢?

  徐俊波:我们不太愿意单独调整服务价格,如果要调,应该所有医院一起调整,否则百姓不接受。

  我认为,政府应该有一部分补贴。以我们医院为例,药品收入每年大约为3000多万元,数额比较大,降低一个小数点都意味着一大笔的损失。比如损失1000万元,医院要挣5000万元才能从中获得1000万元净利弥补不足,而政府直接就能补足。

  记者:药占比降到多少比较合理呢?

  徐俊波:合理线应该是有的,大概会有一个标准,但是很难测算。每个科室情况都不一样。我们的做法是从总体上进行合理控制。

  我们制定门诊、住院的药占比“双控”指标,同时以医院前三年的使用比例的平均数作为参考,要求每年下降一定幅度。当然整体的工作量上升,使医院的边际成本下降,保本点降低。

  现在,我们医院的药占比已经从以前的46%降到目前的37.5%,工作量大大上升,内部管理上更是节约了大量成本。但是我们认为还应降到30%以内,像我们这种三甲医院应该多以技术吃饭,而不是以药品收入为主,这样能增加竞争力,也能赢得百姓的信赖。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