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同样心里没底。在6月24日的座谈会上,有药剂科主任发问:“医院和药企谈判出来的交易价如果越低,是不是意味着医院向患者销售的价格也越低?”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现场发出一片意味深长的笑声。
按照现行政策,医院向患者销售的药品只能在采购价基础上加价15%。这意味着,医院和药企谈判时,成交价越低,医院的药品收入越少,其并无动力压低药价。
在现行“以药养医”体制未变前提下,压低药品价格就意味着医生回扣和药厂利润的整体空间缩小。如减少回扣,掌握处方权的医生将改用其他药品。如此,药企就要承受价格下降造成的成本压力。
5月20日,《征求意见稿》出台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资本市场立即做出反应,医药生物指数大跌3.15%,跌幅榜前十名中医药个股更是占据了八个席位。其中,信立泰(32.83,-0.23,-0.70%)(002294.SZ)开盘长阴跌停,通化东宝(15.41,-0.22,-1.41%)(600867.SH)、华润双鹤(21.50,-0.20,-0.92%)(600062.SH)、华润三九(29.60,0.00,0.00%)(000999.SZ)和科伦药业(54.95,-0.25,-0.45%)(002422.SZ)占卖出龙虎榜前五位,全部为机构席位,分别合计卖出约1.9亿元、1.4亿元、1.4亿元和1.06亿元。
中药企业之所以成为重灾区,原因在于中药的有效性和有效成分缺乏证据,药品质量保障体系无法建立,标准门槛低,更容易陷入“价格战”。
同时,中药也以回扣高而受医生青睐。中药通常为“辅助用药”并非治疗所必需,但医生在开具处方时,搭配一些中药以获取回扣已是一些医院的惯例。
自《征求意见稿》公布以来,药企代表通过各种渠道希望对广东招标方案进行修改。
“(广东新规)没有考虑到我国医药企业存在不同的管理水平、同种药品之间质量存在差异这一客观事实,质量评价比重过低,一律以最低价为交易价格,是对积极提高药品质量企业的否定和打击。”五家行业协会在提交给相关部门的建议中写道。
此外,《征求意见稿》中同样增加了对医疗机构的行政干预。
医疗机构作为采购主体,本是最有能力和动力甄别药品质量的机构,但根据《征求意见稿》,医疗机构只能被动采购网上竞价产生的最低价药品,其选择权限于剂型规格,而不能选择生产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