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院”回归公益路

2008-11-06 09:59:06    来源:  作者:

  据了解,从今年9月起,沈河区启动了“大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活动,中国医大盛京医院每周派出14名专家,利用20个工作日走进“社区医院”坐诊、查房、会诊、讲座。

  “医疗专家走到百姓家门口服务,为‘小病在社区,大病有保障’提供了制度和技术支撑,真正使百姓得到了实惠。 ”风雨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廉洁体会很深:“走进 ‘社区医院’的专家,另外一个任务是为社区医生讲课、进行业务指导。大医院的专家不仅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带来了‘人气’,还能帮助提高社区医生的诊疗水平。 ”

  业内人士分析,“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原则,但社区卫生服务水平不高却造成医疗卫生机构“倒金字塔”分布、不合理就医。于是,加大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统筹力度,全方位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档次成为必然;在加大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强社区卫生人才培养,夯实社区卫生服务根基,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成为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发展的基础。他们指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最基层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点,需要一大批掌握综合技能的全科医生。

  和平区卫生局有关人士介绍,针对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他们根据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了外聘人员的比例;建立了全科基地和对口培训基地,采取培训与晋升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分期分批对298名执业医师和133名护士实施了岗位培训;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聘请省、市和部队医院退休专家到“社区医院”授课、会诊,促进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水平的提升。

  “过去,‘社区医院’的好多医护人员技能单一,健康管理、健康干预方面的服务能力差。如今,随着培训机会的增多,技能的增强,医护人员为社区居民健康‘守门’的能力大为增强。 ”廉洁说。

  随即,廉洁用事实说明了她的判断。在她所在的“社区医院”,有一个为社区居民所熟知的“糖尿病俱乐部”。 “俱乐部”是用系统管理和系统治疗的方式,让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得到健康教育,“及早发现他们的危险因素,及早干预指导”。

  “这个‘俱乐部’如今效果不错,当初能建立主要是因为盛京医院张瑾教授的推动。当时,面对‘俱乐部’的服务对象,‘社区医院’的医护人员不会诊断、不会干预、不会指导。如今,在专家的帮助下,医护人员已经能得心应手地开展‘俱乐部’的‘业务’了。 ”廉洁告诉记者。

  创收压力没了,担子并未减轻

  “以前虽然有创收压力,但‘社区医院’患者门可罗雀,医护人员守在医院等病人上门;现在,工作重心转移了,医护人员只管服务不管创收,其收入水平直接和他们的服务数量和质量、工作效率、社会满意度等指标挂钩。 ”和平区卫生部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换言之,新的体制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担子不轻,他们吃的并不是‘大锅饭’。 ”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