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野是大庆路社区服务站的一名全科医生,她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每个月对包括常沛雨在内的10名特殊病人进行一次上门随访、诊疗、健康指导。当然,王秀野的工作内容远不止于此。每三个月,她和她的团队都要对社区的慢性病人上门随访一次;她的手机号码属于公共资源,24小时开机,随时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
“在全区,共组建了85个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和防护人员组成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团队。 ”和平区卫生局有关人士介绍:“他们的职责是为社区内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和低保群众等重点人群,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社区康复、计划生育指导和基本医疗服务;为居民提供健康监测、评估、咨询和指导,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对社区居民进行高血压、糖尿病筛查,并实行分级管理;为因病致残或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免费提供康复指导;开通了社区医生全天通——健康服务热线,为社区居民提供全天候便民服务。 ”
依托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团队,和平区建立了覆盖全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各个服务团队实行分片包户,明确责任空间,对居民进行精细化健康管理,形成了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辅助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模式和全科医生家庭责任制工作模式。
“实行‘收支两条线’改革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重心实现了从基本医疗向公共卫生的转移。”和平区副区长裴达树总结:“新的工作模式,变以往‘坐堂行医’的被动服务模式为‘主动上门’服务,医务人员的工作重心从基本医疗逐步‘下沉’到社区和重点人群,实现了‘医生围着居民转’的服务模式,更好地促进了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 ”
□链接
回归公益性的“社区医院”
在积极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机制,让医疗机构进一步回归公益性的进程中,我国各个城市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推进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的改革。
探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北京、上海、杭州、深圳、成都等地区采用的就是这一模式。
改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药品购销方式。开展药品政府统一采购、集中配送,压缩药品流通环节,弱化药品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补偿作用,有效降低了社区药品价格。
探索建立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管理方式。各地区普遍明确了政府财政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助标准,天津、上海、江西等地进一步明确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立资金筹集分配、经费核定和绩效考评体系,加强追踪问效,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