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药物制度”的利益之争
“基本药物制度”作为新医改方案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争议最大,多方博弈最为激烈。
10月21日,在全国政协召开的一场“基本药物制度”研讨会上,参与方案制定的两个核心部委卫生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以下简称“人保部”)就基本药物建构思路进行了公开表述,但这两个部委之间意见并不一致。
人保部官员在这次会上,第一次公开提出了本部门观点,即医保机构作为药品的主要付费者,发挥其 “团购”力量,与药品供方谈判出一个合理的基本药物价格,再配之约束性强的医保支付手段,以达到促使医疗机构使用基本药物的目的。
而卫生部有关负责人阐述的思路则是,基本药物由行政部门定点生产、直接配送,统一定价,且“强制”医疗机构使用。
业内人士都看得出,卫生部和人保部在基本药物制度上存在分歧的根源就在于重新编制的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上。对部委而言,谁掌握了基本药物目录,谁就可以主导基本药物采购、生产、供应等整个链条。
自2004年以来,医保部门就已经有了一部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以下简称 《医保目录》),重新编制的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要考虑的是如何与原有的《医保目录》实现对接。
据了解,现行《医保目录》所列药品能够满足临床治疗的基本用药需求,遴选进入目录的药物与《基本药物目录》的原则基本一致,甚至两个目录的专家组成员也多数重复,因此可以断定两个目录的重叠性很好。
但为了在目录合并上占据优势,人保部的官员提出,如果重修《基本药物目录》,也应该成为《医保目录》的子目录。
除此之外,在新医改方案中,有关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模式的表述,也成为利益相关者的博弈焦点。
卫生部有关人士在阐述基本药物生产供应保障机制时提出,由政府组织对基本药物实行招标,定点生产、集中采购、直接配送。
这一政策表述让很多医药企业的老总们产生了恐慌。山东绿叶制药集团董事长刘殿波就担心如果采购和配送的主体最后变成了政府,意味着本需要更加市场化的医药购销领域一下子又回到了“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模式。更加可怕的是这种做法会“大大增加政府行政权力和寻租空间”。企业家们认为这是一种倒退,并试图通过联合上书的形式来引起政策制定者的关注。
在政策制定者看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这将规范药品的生产,保障基本药物的供应,同时还将减少药品流通的中间环节,有利于挤掉药价中的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