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0日,九家三级医疗机构实现了由中心统一采购的托管模式,这使药品价格虚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在所有入选产品中通过遴选采购价与2005年中标可比产品比较,价格下降产品占53.46%,价格持平产品占16.85%,平均降价率为14.08%。
规模采购让利于民
9家医疗机构的集中采购扩大了采购规模,托管中心要求买卖双方约定“采购批量调节系数”,意在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集中采购绩效。这项探索在2008年的试行中,实得增效金额约200多万元。通过这项探索,在药品交易中集约采购应该体现规模效益的理念已经形成。此举为医疗机构用公开透明的运作方式替代“二次谈价”等暗箱操作,找到了具体操作方式,为扩大集中采购规模进一步降低购药成本提供了新契机。
目前,经过六个月的运行,获得企业给予的合理折扣已达230多万元。这项政策利用得好,预计今年将达到3000万左右。9家医疗机构实行网上集中采购六个月以来,药品零售价格平均降幅26.6%,直接向群众让利约4000万元。人们把南京这些大医院同省属和周边城市药品零售价格进行比对时发现,与省属医疗机构的可比产品共有689个,其中低于省价的有431个,占62.55%,价格持平的有82个,占11.9%;与省内一家地级市医疗机构的可比产品共有558个,其中低于这个市的有413个,占74.01%,价格持平的有28个,占5.02%——这就实现了向群众让利的目标。特别是价格在10至50元的竞价临床常用药品品种下降幅度较大,这就使群众实际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现款现货压缩利润空间
长期以来,医疗机构因诸多因素导致运行资金得不到保障,因此拖欠企业药品货款的现象非常严重,时间通常为4—6个月,不仅给企业再生产带来不利,天长日久还会转嫁到患者身上。南京市在实行药房托管中清醒地看到这一点,在不违反国家财务制度的前提下,大胆试行“现款现货”结算方式——当企业把药品送到医院后,医院在15个工作日内必须给企业付清全部款项,不得以各种理由和名目拖欠,这就极大的减轻了企业往日不堪重负的资金成本,为药品降价争取了新的空间,让老百姓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南京大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去年在与9家大医院交易中配送的“六味地黄丸”、“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等药品,所有货款没有一次被拖欠。公司感到:“药房托管让我们企业也受益!”。2008年8月1日至12月31日的5个月中,南京市属9家三级医疗机构采购“现款现货”药品1428万元,支付金额已达1147万元。
为了让药品集中托管后医院方、企业方等利益得到保障,市药品托管中心与银行共同研发与构建了《南京市三级医疗机构药品网上采购结算支付系统》工作平台,为9家三级医疗机构、45家配送企业、托管中心结算组进行日常资金结算工作提供操作、管理服务。2008年7月31日开展网上结算至年底,在市卫生局的严格监督下,各医疗机构均按时履约付款,市属各三级医疗机构药品网上集中采购金额已达4.08亿元,药剂科入库确认3.86亿元。按期支付药款1.93亿元,医疗机构和企业普遍反映良好。国内一些专家实地考察了南京的药房托管后认为,南京的药房托管中批量折扣、现金折扣等方式,完全符合国际通行的现代采购模式,降低了采购成本,增加了效益,真正使看病贵的难题得到了破解,就目前而言是不可多得的成功经验,值得在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