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多家医药协会提出,“以药养医”或许暂时难以废止。但医药分离已经成为改革的大方向,由此“药房托管”再次引起探讨。
■新闻提要
以药养医难废止医药分离求突破
近日,由全国33家医药行业协会会长联署的《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的建议》(下称《建议》)已上交到医改协调小组。 《建议》的主笔、北京康派特医药经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磊认为:“政府在公共卫生投入上的历史欠账,以及医疗机构改革的迟缓,都决定了相当长时间内‘以药养医’还会继续存在下去。”
另外,北京医药行业协会秘书长周玉兰还提出,《建议》拟定过程中,各医药行业协会人士讨论认为,实现医药分离最直接的解决方法就是,将药房从医院剥离出来。
由此,近年来在南京等地试行的“药房托管”,再次受到医改争议各方关注。
医药分离曲折探索
所谓药房托管,就是医院药房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有权还归医院,经营权和管理权则交给医药公司托管,后者每月将一定的药房利润返还医院。同时,医院药房、药库的库存资金由经营企业承担,医院药品可实现“零库存”,不仅降低医院成本,还能减少药品中间流通环节。这样,医生就和医药代表脱离,有效杜绝了乱开处方现象,取消了医药代表开票提成的空间,降低药品价格、减少患者的药费支出便成为可能。
其实,药房托管也不是新鲜事物,我国“医药分业”正式进入改革程序始于9年前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年起,国务院9部委在山东青岛、广西柳州、青海西宁等3地的医药分业试点最终被评估专家认为是“失败的做法”,失去了其范本意义,9年前提出的医药分业目标并没有实现。
药企启动“圈地战”
但近3年来,全国不断有医院和医药公司开展“医药分业”的尝试,其意图都是为了解决药价虚高,杜绝大处方,让药品从生产企业通过托管公司直接进入医院药房,减少中间流通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