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中,这位昵称为“前因”的网友提出:走进任何一家连锁药店里说感冒了,店员绝对不会给你推荐康泰克、泰诺、白加黑、感康等知名药厂的药品,而是拿出一些不知名厂家的药品进行推销。
为此,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走进了南屏街某连锁大药房,称自己受凉感冒,咨询哪种药效果最好。一名驻点的女医生将记者带至一排货架前,指着一种叫“抗感灵片”的感冒药介绍说:“这个药的效果相当不错,中西结合,见效快又不会引起嗜睡。”该药一盒两板48片,售价12元。
随后,在吴井路一家连锁药店,一店员在询问了记者的症状后,推荐了三九医药公司的感冒灵胶囊,12粒装,售价11元。
同一种病症,在两家药店得到不同的推荐,本来这无可厚非。但记者随后调查获知:一家药店里超过半数的药品,销售情况和店内工作人员有着直接的利益关系。提成高的A药和提成较低的B药,如何向消费者推荐,全由店员自己掌握。
在一家小药店,记者同样以感冒为由,要求店员对症下药。“你以前吃什么效果好嘛?”店员随手拿出一盒“快克”胶囊,“7元5角!”而在前面两家药店,记者并没有见到“快克”的身影。这家小药店的店员说,像生产“快克”这类大品牌的知名药厂,能给药店的利润太低,药店都不进它们的货,反而愿意卖一些不那么出名,但供货价更低,卖得更贵的“山寨药”。“那些药也不是假药,其实成分和品牌药差不多。”
“你们卖药没提成吗?”该店员说:“我们要不了多少货,主要靠薄利多销,卖品牌药简单、稳妥,省得推销。”记者发现,同一种药,在这家小药店中的售价比其他大药房至少低1元。
记者随后联系了“快克”的厂家——海南亚洲制药集团,该集团一位工作人员称,之所以很多连锁店里没有“快克”,是因为他们在各地都有自己的专营店,他们一般不向大型连锁药店供货。这也是他们面对药品行业的激烈竞争,采取的以退为进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