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暴利界定线年内出台 对企业自主定价建立行为规则

2010-07-07 22:46:40    来源:  作者:

  发改委称药品流通反暴利界定线年内出台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药品价格处处长郭剑英7月7日公开表示,发改委正在研究制定药品流通环节加价率的反暴利政策界定线,并计划年内出台,以控制流通环节不合理的加价率。

  郭剑英表示,发改委已经明确,对企业自主定价药品建立价格行为规则,今年工作的重点是先从流通环节的加价控制做起,大致的想法以政府核算价格为基准对药价进行监测,按照企业加价率高低分为红灯区、黄灯区和绿灯区,便于随时价格调控。

  但目前,政府核算价格的基准和方法尚未最终确定。

  郭剑英进一步透露,尽管目前发改委也认为药价问题的症结在体制机制,而不在流通环节加价,但由于目前公立医院改革推进速度限制,以及社会舆论对药价的高度关注,发改委现在只能通过对流通环节加价的控制逐步过渡到医院使用环节的治理上来。

  国药控股(01099.HK)、九州通、南京医药(600713.SH)等全国代表性医药商业公司将不同程度受到政策影响。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已转变赢利模式以及自身行业地位,上述医药商业大鳄在这轮行业调控与整肃中可能将更多受益,而更多中小商业可能将受到较大冲击,并有望形成进一轮并购机会。

  目前,我国药品主要实行三种定价形式,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目录的药品及少数生产经营具有垄断性的药品,实行政府定价或市场指导价,这部分药品总计2700多种,占全部药品总数的22.8%;剩下77%的8000余种药品全部实行市场指导价,由企业自主定价。

  新闻链接:药品暴利是体制之殇背后的人祸

  据中央电视台《新闻1+1》报道,有国家正式批号的恩丹西酮原料药,每公斤的市场价为6万元,可以分装12.5万支,8毫克的针剂,平均每支的原料成本不足1元,加上包装及工资、管理等费用,成本也不到4元,而在医院的零售价却是每支80到90元,利润为2000%。

  暴利药的症结在哪里?业内外人士已经对症下药,拿出了不少真知灼见。有学者称,药价过高,无非是两个方面出了问题,一方面是市场流通体制出了病。另一方面是政府的价格监管在某些环节也出了比较大的问题,这两方面如果同时失灵,那带来的的确是没有最高,只有更高。无独有偶,亦有业内人士认为,“这已经不再是药的问题,而是体制的问题了。”诚然,如果只是某个药品暴利,尚可归结为某一环节出现漏洞,但是当不少药品都出现暴利,而且暴利惊人,则势必体制生了病。

  但是,我们能仅仅把矛头指向体制吗?体制是有问题,但所有的问题不能都要体制扛,毕竟体制是人制定的,也是靠人来落实的。毋庸讳言,多年来国家为遏制药品暴利,所下发的文件和进行的制度设计,堪称多如牛毛,这些规章制度不能说全都毫无价值,但为何几乎沦为一纸空文?为何设计严密的制度,却成了牛栏关猫?制度不可能完美无缺,但即便完美无缺的制度,一旦在执行中发生异化,这样的制度也无法发挥威力。

  学者孙立平曾提到基础秩序问题。他说:“有人对我国现有的反腐败措施与西方国家的反腐败措施进行比较,发现在一些领域内,我们的反腐败措施并不比西方国家粗疏,相反,有的甚至更为复杂和严密。但问题在于,它们就是不起作用。其原因就是基础秩序的缺失。不仅反腐问题是如此,其他许多制度的失败,也往往与此有关。”原来如此!明乎此,一切便可释然。显然,药价虚高,也许与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有一定关系,但更说明制度运行的条件和基础出现了问题。简言之,制度的失败,往往并不在于制度本身,而是作为制度运行条件的基础秩序出了问题。

  日前,国家发改委宣布,为打击药品暴利,推出四项举措,比如,对属于企业自主定价的药品,加强市场购销价格调查,对政府指导价药品加强成本审核,建立基本药物动态调整机制,研究改进药品价格管理方法。坊间称之为猛药、狠药。但在笔者看来,如果不解决制度执行和监管中的溃败问题,再猛的药也会被稀释的,最终稀释到药效近乎为无的地步。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