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新医改方案中,药品加价政策又被改为差别加价。
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秘书长周燕告诉记者,医改方案尚未出台之前,药品价格主管部门已经在研究价格政策的调整,对于此次新方案提出的对医院销售药品开展差别加价,“我认为是一个平衡了相关方面利益的过渡方式,相对来说带来的矛盾冲突小些”,“医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解决‘看病贵’也需要实行渐进的方式,逐步调整。”周燕坦承,这一加价政策的作用到底有多大“有待细则及措施怎么确定,也有待时间的考验。”
招商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张明芳也告诉记者,“差别差率”是我国“医”和“药”短期内不可能实现分家的现实改良措施。但仅凭这单独的一个措施,显然不足以改变目前药价虚高的现状。
那么,如果将所有药品都取消加成,实行“零差率”,是否就能解决问题了呢?有业内资深人士透露,“零差率”真正实现,难度很大。即使取消公立医院的药品加成,但药价水分里的医院加价仅是小头,只要企业和医院的利益关系仍然存在,“以药养医”就可以通过其他形式和潜规则来实现,如实际出厂价20元的药品可以按100元的出厂价卖给医院,即使“零差率”,还有80元的利润空间可操作。
可见,如果高药价要从根本上得到遏制,这就需要新医改方案继续出台相应的其他配套措施结合。
切断“以药养医”链条,重在补偿机制到位
医改作为一项浩大的综合工程,需要各个配套措施一起上,而如果仅仅从砍药价单方面入手,以往发改委20多次降药价的效果已经证明,显然会事倍功半。
就“以药养医”这个话题来说,也谈了好几年,但总是未能彻底解决,公立医院其实是打着公益性的旗号来赚钱。归根结底,是用什么来取代养医的药品收入———国家是为了弥补对公立医院财政补贴的不足才允许其通过药品加成获得收益,那么如果将这部分空缺拿掉,用什么补上才能不令公立医院“失血而亡”呢?事实上,此前的各种对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的探讨和试点,就已经遭到了公立医院的强烈反对,因为医院的收益和医生的收入无法保证。
及至新医改方案上周出台,答案揭晓,确定公立医院公益化的定性,同时通过增加政府投入、增设药事服务费、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收费等途径填补。国家已确定在未来3年投入8500亿,其中中央3318亿元,其他需要地方政府投入,中央和地方比例大体为4∶6.对于这块超级大蛋糕如何切分也已明确:有三分之二是用于需方(患者),三分之一用于供方(医院)。
那么,补给医院的钱将来是否足以抵消其通过卖药获得的收益呢?目前医改不会全面铺开,而是先从部分试点城市开始,结果尚不能知晓。而且目前药品流通的中间环节利益寻租空间仍很大,有多种变通手段,如药厂自己定出厂价,通过经销环节与医院在药品采购中进行灰色交易。正如卫生部官员所言,公立医院改革将成为医改推进的“攻坚战”。
尽管变数很多,但可以确定的一点就是,如果不将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和约束监管机制落实到位,取消药品加成就将成为无本之木,永远是一条“伪命题”,所有积极的尝试都将失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