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不忘私立医院

2009-05-04 13:50:40    来源:  作者:

    医院的改革一直是医药改革重要且棘手的一环,既要追求公益性,又不能脱离市场性。私立医院是公立医院潜在的竞争对手,二者并非公私不能两全,实则有共推共荣的效用。将医院改革放在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下,在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下良性运营,医院改革所面临的难题则不攻自破。

    私立医院投资难题有望解决 同等待遇启动公平竞争 

    中国医改历时30年,已成为公立医院与市场磨合的苦旅,每一次矛盾的凸显都酿成新的改革,而每一次的改革都为私立医院的发展提供了更加肥沃的“土壤”。

    2009年4月公布的新医改方案将“公立医院改革”推向前台,而幕后的私立医院也能再次品尝到“多米诺骨牌”连动带来的利好。业内人士认为,新政策破解了上一波“不成功”医改带给市场的投资难题,那就是一直困扰私立医院的三大问题——国民待遇不平等、市场竞争实力悬殊、公私税收两条线。

    同等待遇启动公平竞争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医疗市场就已经引入市场机制,政府鼓励企业等医疗机构面向社会开放,以解决医疗供给不足。但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民间力量似乎“有负众望”,始终在小规模、低水平的小型诊所、专科医院层面徘徊,具备综合性医疗规模和能力的私营医院寥寥无几。据卫生部统计,2008年全国医院诊疗人次总数中,私立医院部分仅占医院总数的9.5%。

    业内人士认为,限制私立医院生存和发展空间的“围墙”就是市场的不平等待遇,主要体现在:第一,在国家定点医疗服务资格上,公立医院享有顺理成章的“直系”关系,成为医保服务机构的主体,而私立医院中,除了较少的大型医院,中小型医院很难被列入考虑之列;第二,私立医院无法评定职称,这导致了大量优秀人才被三级甲等的大型公立医院吸纳,高端医疗人才的匮乏成为私立医院成长的软肋;第三,公立医院享有国家每年亿万财政投入和税收减免,虽然私立医院在进入市场头三年享有税收优惠政策,但资金、规模、技术等条件的限制和劣势,再加上税收压力,处于同等竞争环境的私立医院进入医疗市场需要“放手一搏”的勇气。

    2009年4月,私营医院的老板们都在新医改方案中注意到了这一条政策——“民营医院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和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享受同等待遇。”这短短二十多个字就意味着,私立医院在基本医疗服务层面开始建立与公立医院平等的准入条件和竞争关系。

    北京玛丽妇婴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妇女婴幼儿医疗保健服务的私立医院,3年前在医疗市场化浪潮中诞生。对于新医改方案中“同等待遇”的叙述,玛丽妇婴医院副总经理陈林海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政府将民营医疗机构纳入基层医疗服务体系,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补偿,这让私立医院意识到,新医改没有遗忘他们,政府在服务准入、监管上一视同仁,意味着私立医院享有同公立医院在基本医疗保障层面同等的市场机会。

    “新医改对私立医院带来的机遇是明显的,它让私立医院享有了同等的国民待遇。”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刘国恩对《中国经济周刊》直言。

    10%特需限制放大民营市场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