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不忘私立医院

2009-05-04 13:50:40    来源:  作者:
    新医改中关于对公立医院特需服务(指医疗单位为满足部分高收入人群对医疗保健高层次的特殊需要而提供的高层次医疗服务,如VIP病房、名医诊断快速通道等)不超过10%的限制让很多私立医院暗自窃喜。业内人士认为,如果说各种条件限制了私立医院在基本医疗服务层面与公立医院的抗衡,那么10%的数字则放大了私立医院未来在高端医疗服务市场上的空间。

    在北京,类似协和医院、同仁医院、北京医院等三级甲等的公立医院有几十家,它们聚集着国内最优质的医疗人才、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而记者在调查中却找不到一家大型综合性私立医院。在高端医疗、VIP病房、特殊护理等高端服务方面,除非是在技术和服务上品牌美誉度较高的私立专科医院,北京高收入人群看病的首选肯定是大型公立医院的特需医疗通道。
 
    玛丽医院副总经理陈林海说,“以前高端服务都是公立医院去做,但是他们能够提供的服务有限。随着中国海外留学人员、金领等高收入人群的不断增加,高端人群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有能力自费支付,这个服务完全可以由民营医院来提供。”

    2000年以后,关于公立医院为高收入人群设立的特级医师、VIP病房、特殊护理等服务项目已经引起了社会争议。而且公立医院作为公益性的社会医疗服务机构,特需服务比例逐年增加也会挤占本身就稀缺的医疗资源。据了解,经过近几年的市场化膨胀,一些公立医院的特需服务已经远远超过10%。

    业内人士认为,新医改对公立医院特需门诊、VIP病房的削减和控制将为私立医院释放较大的市场空间。事实上,私立医院已经提前在做准备。之前,私立医院在规模、技术和人才上的窘迫已经促使它们将服务作为竞争中最大筹码,且部分专科医院在某一领域的技术上已经建立优势。而新医改背景下人才引进、科研立项上的平等化更是为私立医院高端特需服务提供了后备保障。玛丽妇婴医院办公室主任张水平对记者说,“高端服务将改变人们对求医的传统认识,将看病作为生活中享受的过程。在这方面,私立医院具备优势。”

    刘国恩也认为,取消过多设置的VIP病房、特需门诊不仅让紧缺的稀缺的公共医疗资源为老百姓所享,同时为私立医院的高端服务、特需服务市场释放出空间,私立医院大有作为。

    体制改革破解税收困惑

    “税收”一直是私立医院怨声载道、乱箭扫射的最大“箭牌”。

    东莞东华医院是香港实业家李胜堆在1993年投资7亿多元创办的一家大型综合性私立医院,在服务人群和业务类型上与公立医院是同质的,并在早些时候进入国家定点医疗单位,唯一不同的是公立医院每年享受着国家财政补贴和免税政策,而东华医院没有。东华医院副院长赵文对记者表示,这已成为制约他们发展的桎梏。

    业内人士认为,营利性医院向国家缴纳税收本为天经地义之事,但由于长期以来公立医院“政企不分”、“管办不分”,从而造成了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两条线的税收标准。2001年,国家对医院进行分类管理,将公立医院划分为非营利性机构,享有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将私立医院划分为营利性机构,营利性机构需要向国家缴纳税收。事实上,在过去近十年的时间,作为非营利性机构的公立医院,已经在同营利性机构的竞争中显得身份错乱——以“市场”的身份追逐利润最大化,同时以“公益性”的背景获取国家财政补助和税收减免。

    刘国恩说,“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在市场中只是投资主体不一样,他们所面临的游戏规则是完全一样的,而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机构的核心区别在于,盈余是投入再生产还是以投资红利进行分配,他们都是同等的市场主体,都需要面对提高效率,产生盈余,从而更好的服务百姓。”而新医改方案提出,将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正是要确立公立医院作为市场法人的地位,投资主体多元化将打破公立医院减免税收的“特权”。

    新医改方案中,国家将根据公立医院的配置将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民营医疗机构,推进公立医院投资主体多元化。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该市场的市场、该计划的计划,税收问题必将不再成为私立医院抱怨的“口实”。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