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查处虚假广告,多种药品上榜

2009-05-31 09:57:39    来源:  作者:

  成都查处一批虚假违法广告 沸点活乳肽等上榜

  近期,成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查处了一批虚假和严重违法食品广告,如“依梦”、“天三奇长乐胶囊”、“沸点活乳肽”、 “酸立通”、“紫云科健牌蜂胶胶囊”、“大能牌肝复欣胶囊”等,这些广告普遍存在虚假、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的问题,严重违反了《广告法》及食品广告的法律、法规规定。其主要违法表现形式,一是利用消费者的名义作证明,进行虚假、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二是食品混同为药品,宣传治疗作用或者使用易与药品相混淆的用语;三是擅自改变国家有关部门核准的功能范围,宣传未经核准的功能。

  成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特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要认真依据产品说明书鉴别广告内容,谨慎购买。并以上述违法广告表现形式引以为鉴,举一反三,提高对类似涉嫌虚假、误导广告的防范意识和鉴别能力,以免受骗上当。

  链接:虚假医疗广告无异于谋财害命

  卫生部日前通报,2008年全国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发布虚假违法医疗广告的医疗机构予以行政处罚的案件共1759件,其中撤销《医疗广告审查证明》175件,吊销相关诊疗科目38家,责令停业整顿72家,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1家。

  近年来,虚假医疗广告造成的惨痛事件屡见不鲜。医疗广告关系人民生命健康,需要严格的规范、管理和约束。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整治虚假医疗广告,既坚定了公众对打击虚假医疗广告的信心,也让公众看到了整治虚假医疗广告的前景。

  在大众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无论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拧开收音机,还是走上街头,进入互联网,令人眼花缭乱的医疗广告便会扑面而来。尤其让人震惊的是,这些医疗广告竟然没有多少货真价实的。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对中医医疗广告进行调研,结果发现平均每100条中医医疗广告中,仅有0.87条符合广告法的要求。可以说,虚假医疗广告的泛滥已成一个屡治不愈的社会痼疾。

  有道是,病急乱投医。在病痛的折磨下,不少患者掉进广告陷阱,上当受骗。有的患者耗尽家产,背了一身的债;有的患者耽误了治疗时间,生命健康受到了伤害。调查数据显示,由于虚假医药广告的误导,我国每年大约有250万人因为吃错药而耽误了治疗。面对高额的社会成本,谁来为此承担责任,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

  一些医药企业背信弃义,少数广告公司、名人明星、大众传媒见利忘义,有关审批、监管部门把关不严、管理乏力,为虚假医药广告的滋生泛滥提供了丰沃土壤。其实,对虚假医疗广告的处罚并不缺乏法律依据,但在实际操作中处罚力度过轻、违法成本太低。有些企业虽然受到了处罚,但与广告收入的巨额利润相比,这些处罚往往显得微不足道。这是虚假医疗广告难以根除的症结所在。

  从生产流程看,从策划制作到广告面世,任何一个关口把关不严,都会导致虚假广告滋生。因此,遏制虚假医疗广告,凭某个部门单打独斗难以奏效,必须依靠齐抓共管,企业、工商、卫生、药监等部门缺一不可。在监管上,需要常抓不懈,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在处罚上,必须重拳出击,绝不姑息。尤其是,一定要让违法成本大大高于非法获利,甚至让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人承担刑事责任。

  毋庸讳言,虚假医疗广告无异于谋财害命。它实际上是一把多刃剑,在伤害患者利益的同时,伤害了企业产品的生命力,伤害了传媒自身的公信力,影响了行政部门的形象与威望,甚至破坏社会和谐与稳定。在这里,既要强化“生命至上”的社会责任感,尽快完善广告审批及监管机制,重拳整治虚假医疗广告刻不容缓,也期待广大医疗企业坚守社会良知,不发布虚假、违法、低俗、误导患者的不良广告。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