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明确流通差价率要按补偿物流配送成本来核定,进入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统一降价15%的说法不准确.今后,除了医保药品和一些特殊药品(如疫苗)之外,纳入政府重点管理的还将包括基本药物目录药品。同时,国家发改委还将加大对高价药的监控,适时促其降价。而且,单独定价药品与统一定价药品之间的价差将逐步缩小。
拨开迷雾 辨证看中外企业药价改革之利弊
作为医改21个配套方案之一的药价改革牵动着众多企业敏感的神经,日前国家发改委起草了《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并已经完成征求意见。据了解,征求意见稿中提出了差别加价、因地制宜等政策思路,同时鼓励医药企业研发创新。
笔者认为,在药价改革的“风暴”即将来临的背景下,医药企业必须深入研究和分析国家政策,了解和洞悉国家在药品价格方面的未来思路和方向,拨开迷雾,认清形势,苦练内功,争取能够占得市场先机。
冲击:指导性意见 影响微小
从我国以往的政策改革经验来看,药价改革政策在没有出台细则之前,对整个医药市场及医药企业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市场格局也不会出现新的变化。
众所周知,目前进入医院终端的药品中,专科药的利润是最高的。有数据显示,国内主流医院所用的专科药70%的都来自于外企。从价格上来看,虽然国产药存在一定的优势,但由于在医院终端的开发方面,外企早已牢牢占据了主导位置,国内医药企业要想进入十分困难。因此,在主流医疗机构被外企霸占的情况下,医院仍然会优先使用外资药,当前的市场格局也就暂时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