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民营资本开始逐步涉足药品生产、经营、研发等各个领域.规模小、内部协调费用低、决策迅速、决策程序相对简单、资金周转灵活等特征使得民营医药企业可以更为灵活的应对市场变化,为我国医药行业贡献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本土制药企业中,民营企业的作用举足轻重。但是,在新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中,很多民营制药企业遇到了诸多管理方面的问题。通过梳理近期笔者服务过的几家民营药企,发现他们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存在着相似的“短板”。
中小药企在危机中“适者生存”
随着经济危机的深入,医药企业谈论话题已经从如何把企业做大做强,到当下的适者生存。从中小企业竞争的路径来看,其竞争力不仅由横向的产业链决定,而且由企业生存的文化背景及其发展历程决定。目前就整体而言,医药行业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小型民营药企依然在数量上占据绝对多数;与“规模小”相对应,民营中小药企的另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地方性”。虽然这些药企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很低,但却值得业界通过对其生态的了解来关注中国药企的竞争力状态。
选择明确的战略
衡量一个药企的竞争力要看该企业在医药市场上获取剩余价值的能力,这一能力取决于企业在产业链中所处的地位,取决于企业所拥有的生产要素与经营要素。垄断性生产与经营要素主要包括资本、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和市场营销网络,这些要素决定了企业对剩余价值的分配。
中国医药进出口商会专家指出,目前许多大型医药企业都是从民营中小药企成长起来的,有一些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药企在开始创业时也只是在生存线上挣扎的药业小兵而已,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就是选对了产业位置,且在发展过程中有明确的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