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医院并非就是非公益的
据了解,全国现有6500家民营医院中,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的比例大约为3:2,因为我国对营利、非营利医院的扶持政策不同,因此民营医院在如何选择定位上始终面临矛盾。
“有的投资者听说转为非营利性医院可以不交税,就递交申请成为非营利性的,但后来听说转型后投资回报收不回来,就中途打了退堂鼓,云南的一家医院一个月就变更了两次,结果还是变回了营利性,”刘文华说道,“改成非营利,的确可以免税,但是如果不懂得运作的话,根本无法取得利润,因此一些非营利性医院就开始打擦边球,靠内部的控制和运作来经营。”
在此次论坛上,卫生部有关工作人员表示:“国家允许民营医疗结构在营利性与非营利性之间自由选择和转换,但一定要对民营医院做一个营利或非营利的定位仍然有很多争议。”
殷大奎认为:“公立不等于公益,民营不等于不公益,如果认为凡是公立的都是非营利,凡是民营的都营利是不科学的。公立和民营都应该是公益的,和民办教育一样。”
科研工作需要政策支持
对于医院来讲,科研直接关系着专业技术能否迅速提高,京东中美医院的李宁认为,民营医院开展科研教学并不容易。首先,民营医院缺乏国有医院的同等待遇,在立项、申报、资金、职称等方面有先天弱势。比如,在新医改中虽然明确了不分体制,中央、省级可以设置少量承担医学科研、教学功能的医学中心或区域医疗中心、承担全国或区域性疑难病症诊治的专科医院等医疗机构。但是医学科研在新医改中是少量的,而且多半集中于国家教学医院、医学院附属医院或国家级的实验室;其次,由于科研人才的流动性不够,民营医院难以寻找学科带头人,这对民营医院的科研限制非常大;然后,民营医院对投入与产出的预期较难把握,尤其是国家政策总是存在未知问题;最后,民营医院较难获得医学科研机构在设备和人才方面的合作与共享。
殷大奎认为:“一个医院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开展科研工作,民营医院中学科相近或专业相近的可以联合起来争取课题,也可联合公立医院。开始时,可先取得地级市的科研成果,然后再到省的、国家的。”
2004年北京三博医院成立时,就确立了“博医、博教、博研”的目标,大力发展科研教学。2006年,三博又成为卫生部指定的全国神经外科医师培训基地,“按照要求,这种基地必须是三级甲等医院,当时卫生部的政策比较开放,所以这可看做是对民营医院认可的标志”,张阳说道,“这就帮助我们打好基础,为我们以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们现在正在申请成为首都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首医这次也是从体制上创新,将民营医院作为大学正式的附属医院。我们希望进入这样一个正规的医疗教育机构,把我们的博医、博教、博研做好。同时,我们也希望相关政策能够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让更多更好的民营医院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