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乏力,导致了严重的后果。一方面,患者花费大量血汗钱,却难以得到相应的医疗服务,治不了病;另一方面,一些民营医院在急于牟利的心态下,不断挑战道德底线,败坏了民营医院的形象。这对于正在发展阶段尚且弱小的民营医院来说,无异于杀鸡取卵,自断后路。
民营医院陷“信任危机” 患者不信任政府不放心
近年来,我国民营医院一直在掌声和质疑、赞誉和批评中生存,至今仍未能得到社会的真正认可。
目前,无论从规模上还是服务能力上,民营医院都无法与公立医院抗衡。2010年,我国民营医院数量达7068家,占医院总数的33%。但是,民营医院的床位数仅为37万张,约占医院床位总数的10%;诊疗人次为1.7亿人次,约占医院总诊疗人次的8%。
民营医院为何“长不大”?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内因看,主要是投资者缺乏对医疗规律的认识,急于赚快钱,靠虚假广告等手段欺骗患者。从外因看,主要是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民营医院在税收、医保、人才、科研等方面存在诸多障碍,缺乏与公立医院平等竞争的环境。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是医改的大方向。从今日起,本报将推出连续报道,分析民营医院“长不大”的原因,并就促进民营医院健康发展提出建议和对策。
编者
1 国外大多是“专家办医院”,而我国却是“农民办医院”。凡是全世界公认治不好的病,或者大医院不愿治的病,他们都敢治
民营医院似乎成了“忽悠”的代名词。一提起民营医院,很多人自然就会想到“虚假广告”和“过度治疗”。
“治痔疮,到东大”,这是某民营医院的一句广告词。然而,这家自诩为“北京最好的肛肠医院”,却让很多患者大失所望。据报道,有的医生连裤子都不让脱,就让患者去做灌肠。有的患者在做手术时,才发现主刀大夫不是广告里的“名医”。有的患者在实施切割的那一刻,才知道所谓的“无痛”其实是“嗷嗷大叫”。还有的患者花了几万元,也没治好病,钱花光了才让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