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改被指"伪市场化"

2009-08-24 09:59:59    来源:  作者:

  消息传出,卫生界的专家一片赞誉之声,仿佛物美价廉的药品终于能够面世,看病贵的问题能够得到大幅缓解。对此,我们不以为然。最大的原因就是,卫生部以及医改小组没有学会尊重市场,没有学会给企业留下合理的利润。

  医改是国家的事,合理的模式是国家掏钱,企业赚钱,患者省钱。现在的制度是,让企业不赚钱甚至少赚钱,以此让消费者省钱,企业惹不起,但是躲得起,可以选择用脚投票。

  在近10年的时间里,国家发改委先后有16次实行“药品限价令”,要求降低药品价格,平均降幅高达15%。这个看起来和基本药品制度如出一辙的“药品限价令”实施起来,效果又如何呢?

  据相关媒体报道,2006年11月,江苏共有63种药正式限价,但实施之后统计的数据表明,限价、降价药中的大多数又消失了,以32种中成药肿瘤用药为例,消失的药品比例超过了75%。

  老百姓不但感受不到太多的实惠,甚至反映降价药很难买到了。这是因为降价政策降低了医药企业的利润空间,为了规避药品降价给生产企业带来的损失,制药企业便采取了一些“对策”,比如一旦药品进入限价目录,就不生产了,或者换个名字高价上市。这样看来,限价令反而刺激了高价药的出笼。

  对于限价令,消费者和企业都不满意,很多药品生产企业,多次呼吁放开限价令,因为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了,不但如此,药房和医院也不愿意使用这种赚不到钱的限价药。

  不能用“伪市场化”弥补政府欠账

  中国人从来耻于言利,在关乎国计民生的医改领域,更是以言利为耻。无论医院、药厂和销售渠道,政府的治理思路似乎都是“去利益化”、“去市场化”。在医院要收支两条线,政府全包,使得医生没有牟利冲动;在药品生产领域要实现价格管制,防止药品生产暴利;销售领域更是要实现零差价。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