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药房托管“两权分离”“三个不变”

2009-10-30 12:20:54    来源:  作者:

  一是通过公开招标、专家评审和职代会投票,筛选受托医药公司。从19家报名公司中,初步筛选出6家较为雄厚的医药公司,然后由专家组对这些公司的业绩、管理、资质等逐一审查。医院召开职工代表大会,由职工选出最终中标的3家医药公司,与院方签订托管协议。

  二是压缩价格水分。受托方按照院方需要保证药品供应,提供的药品需在广西药品招标采购价格基础上整体下调约20%,进一步压缩药品购销利润空间。医院则在药品零售价上再降5%。“虽然医院按规定可以对药品加成15%销售,但改革后医院药品加成一般只有10%左右,而把部分利润直接让给了患者。”医院副院长严浩林说。

  三是完善改革配套措施。医院增设采购部,负责联系药品采购工作,药事委员会负责指定用药目录、审批购药和指导用药,药剂科负责采购计划的使用管理。医院从医务部和纪委抽调干部到药剂科交叉任职,加强日常管理监督。此外,医院还制定了医院和临床科室的用药比目标,建立药品用量动态监控及超常预警制度,每月和每季度单品种药品使用金额排前10名的科室,门诊处方金额排前10名的医师进行院内公示,以加强监督。

  记者在一份医院质量管理简报上看到,2008年5月医院肿瘤血液科药占比达46.21%,临床科室合计药占比为34.86%,6月改革后,医院肿瘤血液科药占比降为38.72%,临床科室合计药占比降至29.14%,几乎所有科室药占比都出现了大幅下降。

  商业贿赂空间大幅压缩

  玉林市卫生局局长蒋羽透露,改革之初医院管理层背负了巨大压力,部分职工特别是药房职工提出反对,一些网民议论称“以后医院没有好药用了”,而改革尚未实施,“告状信”就寄到了自治区卫生厅。更有甚者,院长官英勇曾收到装有两颗子弹的匿名包裹。

  严浩林说,“药房托管”虽不能说“药到病除”“包治百病”,但从实际效果来看的确使得患者受益、医院发展、公司获利,医药购销环节中的不正之风得到有效遏制。

  首先是患者得实惠。药房托管后,医院在处方上直接让利5%,患者得到实惠“看得见,摸得着”。据估算,医院每月在处方上直接让利给患者约20-30万元,让利金额约占药品总金额的3.1%。

  其次是医院得发展。据统计,2008年6月-12月,医院门诊量同比增长22.89%,出院病人同比增长10.08%;2009年1-6月,医院门诊量同比增长2.7%。出院病人增长9.8%。今年上半年药占比为38.5%,同比下降7.67个百分点,令其他一些三级医院的负责人感到十分惊讶。

  再次,商业贿赂的发生空间被大幅度挤压。官英勇说,改革前与医院打交道的医药公司有20多家,每天来医院跑业务的医药代表络绎不绝,来自方方面面的“招呼”让一些医生烦不胜烦。托管后来医院“谈业务”的医药代表明显少了很多,医院管理者更专注于医院管理和业务工作。

  目前医药“药房托管”已经推行一年多。医院肿瘤科朱医生告诉记者,药品采购中间环节减少减轻了病人的药费负担,目前医院运转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医生还提了工资。护士长吕绿秀说:“医生开处方的利润减少了,遏制了一些腐败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保护了这些人。”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