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价虚高令患者负担沉重已是一个“老话题”,因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近年来关注度一直不减,“药价中的水分还有继续挤的空间”,已成为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关注的热点话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争夺市场,药品零售企业与医院展开了一系列“暗战”。虽然患者能够从中获得一定益处,但终非长久之计。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建言,应尽快实行“医药分家”,并采取治本措施,根治药价虚高“顽疾”。
压实虚高药价的出路何在?叶炳昌
前些时间,当“医药分家”的举措刚刚出台之际,本人便有一些疑虑,并有类似《医药分家忧思录》、《药价虚高的症结何在》之类的“豆腐块”,在媒体袒露担忧与不满。
几年过去了。虽然关于医药改革的种种“高招”层出不迭,医保医改的政策也陆续出台,“医药分家”的喊声不绝,可许多的昔日担忧不但没有消除,反而随着一些怪事的出现呈加剧趋势。比如这药价虚高吧,至今仍是桀骜不驯,似脱缰野马,又似出罐膨胀灭火之药剂,在踩踏压抑着人们特别是弱势群体人们的健康——
有资料显示说:由于药价太高,我国50%的市民有病不看。从1993年到1998年5年间,中国居民患病率增加了7·3%,但如今却有50%的人有病不看,就诊率比5年前下降了18·8%。特别是一些中小城市,30%的应住院的病人选择了在家治病或采取保守治疗,医院住院率下降了4·3%。其中,药价高昂是一个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详见《中国老年报》)。
可见,不才当年的疑虑不是杞人忧天。药价虚高业已成为医改的一大难题,摆在了中国人民的面前。面对这座虚高的大山,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忧。近些年来,政府虽然采取了一些行政手段来抑制或削低这座山,但因在愈万种的药品中,由国家定价的只有131种,由省定价的只有156种,收效甚微,相反却出现了降价药销量下降,不降价的同类药销量大幅上升的现象,不平等不正当的竞争愈演愈烈。市场经济规律的经济杠杆缘何在药价虚高面前失威?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其中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窃以为在于人为。这从最近广州药店刮起的降价风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