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价应当透明化 药品出厂价应由国家统一公布
不靠谱的药品定价引起代表委员激烈批评
“一个医学院的学生毕业后干了4年医药代表,就买了房子和高级汽车,与他在医院工作的同学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有一家药品企业生产了一种治咳中药,去做价格申报,成本只有3元,'使劲’报了9.8元,结果被批了30多元,这样的定价老百姓吃药能不贵吗?”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潍坊医学院眼科研究所所长康凤英关于药价虚高的一席发言又一次把药价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
农工党中央今年提交的一份提案也直指混乱的药物定价售价问题。农工党中央的委员们在调研中发现,药品零售终端存在“只卖贵的,不卖对的”的问题,并成为很多药品促销员的工作口号,同时还存在用精装药品替代简装药品,推销临近过期药品的现象。如:“孕试纸”进价0.5元,售价5元;“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定价3.2元,售价竟高达62元;一般包装的黄连素价格在几元左右,而精装的黄连素卖到10多元,价格会翻好几倍。
连日来,代表委员热议药价,为扼制药价虚高出谋划策。
来自全国人大医药界的22位代表在“两会”期间参加了由18家国内医药行业相关协会主办的“2010年医药界全国人大代表座谈会”。经过讨论,代表们形成了8项建议以联名的方式提交,其中有7项建议直指现有的药品招标采购体系。
几位医药界政协委员也在“两会”期间接受集体采访,引来近百位记者关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150医院院长高春芳委员直言:60年来中国药价涨了14倍,他建议药价应当透明化,药品出厂价要由国家统一公布。
链接:药品企业称发改委药价透明举措违反市场规律
药价上包装是“馊主意”?
本报今天消息 记者汪令来报道:国家发改委酝酿出台给药价“缩水”的新举措:市场定价药品的价格必须印上外包装———这一信息近日传出后,立即在业内掀起轩然大波。广东省和广州市医药行业协会负责人今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这是一个馊主意”:将价格标在包装上看似“透明”,其实消费者更容易吃哑巴亏。
违反市场规律?
上周,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征求中国中药协会及部分药企意见,表示准备出台措施,将药品的出厂价和零售价标在外包装上,原因是目前药品分为政府定价和市场调节两部分,政府定价监管得较好;而市场定价的那些药(约占六成),因患者对药品的认知度较低,常入高价陷阱。此举当即遭到药企的反对。反对意见认为:既然这部分药品为市场定价,那么价格就将取决于竞争,如果将价格标在包装盒上,还怎么竞争?价格印上包装,意味着全国统一价,事实上各地消费层次和物价水平不同,统一价并不现实。而且,原材料价格经常随市场变化,企业出于竞争的需要也要有价格策略,价格印上外包装意味着价格一调整就得换包装———这多浪费?而这一成本还是会转移给消费者。
会误导消费者?
广东省和广州市医药行业协会负责人异口同声表示,药价上包装,消费者更容易吃哑巴亏。广东省医药行业协会负责人说,药价虚高的根本原因是厂家报价太高,或销售环节利润过厚;如果把价格印出来,价格是透明了,但成本还是不透明。至于中间利润,生产商完全可以通过返利等予以变通。换言之,价格可以标出来,但这一标价究竟是高是低,消费者却无法分辨,这一貌似“透明”的做法,令消费者更易被误导。
尝试并未成功?
记者今天走访健民、金康、老百姓等多家药店时得知,曾有几种药品尝试在外包装上标注“全国统一零售价”或“建议零售价”,后来发现市民对此并不感兴趣,也就悄然退出了。不过,药店里确有明确印着“1元药”的感冒药、肠胃药。“老百姓”大药房一位负责人解释说,“1元药”现在其实已只是一个最高零售价甚至品牌概念,并不代表确切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