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价虚高已经被议论了很多年,卫生部门也想了很多办法,还重点推出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但残酷的现实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药价虚高问题显然并未得到真正有效的遏制。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的腐败乱象,才是药价虚高的关键环节所在。一般情况下,药品要卖高价首先得将招标价“弄”高,而这个弄高的过程无非就是“公关”。用医药代表的话说,“首先要知道审定招标价的专家是谁,要打通关系。”
药品价格亟需规范症结直指体制机制
“尽管近年来整治和规范药品价格的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目前药品价格虚高、药费比例过大的问题依然存在。”
昨日,驻鄂全国政协委员周宜开、赵晓勇、彭志敏、吴德立、王林联中提交提案,认为药品价格亟需进一步整治和规范,并将症结直指体制机制问题。
提案中说,虽然国家和湖北省政府自1997年以来先后27次降低政府定价药品价格,群众医药费得到一定程度控制,但“看病贵”、“药价高”问题仍然是社会热点问题。
委员们说;“这其中有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人民健康水平提高导致药费正常上涨等因素,但根本原因在于体制机制问题。”他们认为,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医院对药价顺加15%这两项政策的结合,推高了药品价格。
提案中称,现行的药品集中招标政策,使药品生产和经营行为大都以中标为目的,集中招标实际上是“只招标不采购”,变成了药品进入医疗行业的“许可”。许多生产企业抬高药价,把药品销售的全部公关费用、回扣费用以及医药代表的开支和提成等,都作为成本列入药价中,推高了药品价格。
同时,“以药养医”制度和医院对药品在招标价基础上顺价加价15%的政策,使医院为了得到更大的利益,趋向于进高价药、卖高价药,因为高价药让医院顺价加价获利更多,医生获取回扣更多,药品生产企业及流通环节获利也更多。
“集中招标与加价15%两项政策的结合,不仅倒逼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去迎合公立医院药价越高、获利越多的利益取向,而且遏制了市场竞争,将药品生产企业、流通环节、医院等各方利益固定化,使"药价高"问题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