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生告诉记者,举行一次会议营销是很麻烦的,要经过很多策划,安排要非常周密,但是正是因为这样的高额利润,才让这些药品和保健品代理商乐此不疲。
举行一次会议营销,首先要进行宣传,宣传的地点主要是超市、社区、公园等老年人比较集中的地方,在这些地方张贴、发放一些小广告,有的代理商甚至以社区召集活动的名义,吸引老年人的注意。
宣传结束之后,马上在这些地方为老年人发药,进行免费试用,通过这种方式取得老年人的联系方式,搜集名单,并赠送老年人一些入场券,让这些老人去参加他们的会议、讲座。
会议当天,老人会在一个地方被集中到客车上,但在客车出发前,就连一般的工作人员也不知道他们将会去哪,只是在车出发前几分钟,司机才会接到通知,将老人送到某某宾馆的会场。
张先生告诉记者,这些药品代理公司都有专门的调度,在讲座开始的时候,才将人送过去,怕的就是同行举报,或者是自己的工作人员走漏风声,被执法部门查处。
在讲座开始的时候,代理商都会有专业的主持人,先是介绍生产该药品的企业、获过什么奖项。无论他们出售的是什么药品,一般都会被套上“新药”的光环,张先生说,一般情况下,国药准字的药品在宣传的时候,故意夸大疗效,更为严重的是保健品,除了会说对某种疾病具有疗效之外,还会穿上各种高科技的外衣。
在主持人介绍完之后,还会带着老年人在会场做操等类似的互动活动,这种做法有两种作用,一个是调动大家的情绪,另外是让参加会议的老年人觉得这样的会议很有趣味性,对于这样的会议有期待性。
随后,就是专家讲座,所谓的专家就是一个60到70岁的老医生,这些老医生往往会打着从一些大医院退休的旗号,但实际上,这些医生可能就是一些普通的退休的大夫。这些“专家”讲两个小时一般会得到500元钱左右的报酬。他们讲课的内容大多数是病理,更多的是宣传药品的药效。在这种讲座中,这些“专家”还会顺带着贬低一下医院等医疗机构,他们会“现身说法”,说医院的药如何如何贵,医生如何如何瞎开药。
在讲座中,这些专家还会说一些事例,讲他们接触的一些病例,没有治疗或者治疗得比较晚,最后造成该患者死亡或者瘫痪等恶劣后果,张先生说,这样的案例往往会形成一些心理暗示,老年人也会将这些所谓的“病例”与自己比照,最后,对老年人形成了一种“恐吓诉求”的后果。
张先生告诉记者,这种“恐吓诉求”已经成为药品代理商和保健品代理商通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