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业务员不仅收取现金,而且还能找到药店刷医保卡甚至还可以开出一些医院的发票,让购药者报销。
不仅如此,这些药品往往被冠以“新药”“科研成果”等称号,其实,这就是药品代理商和生产厂商做了一个扣,药品的实际配方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将商标换了一个。以普药冒充新药这是药品代理商在会议营销中一贯使用的伎俩。
分工明确行动隐秘
在这个机构里位于最底层的就是业务员和宣传员,他们通常都是大中专院校毕业的学生,工作没有底薪,只拿销售的提成。卖药的数量不够,这些人就一分钱都赚不到,而且还要承担赠药的费用。
在这个机构里,除了业务员之外,还有专业的医生,虽然医生承担的是售后服务的职责,却与患者的接触很少,患者在买药的时候,代理商只提供销售经理的电话,患者需要找到销售经理,然后由业务经理为患者安排医生。这也是为了防止医生与患者接触太多,走漏消息。
财务机构相对于业务部门和医生来说都比较独立,很多业务人员都不认识财务人员,甚至不知道他们在哪办公。
张先生告诉记者,会议营销只要着手准备,就要进行非常细化的布置,各司其职,既要让患者相信自己,还要让执法部门摸不到踪影。
会议营销的四大危害
张先生给记者列举了几项会议营销的危害,他说,药品作为一项特殊商品,按照《药品管理法》必须在专门的地点销售,销售人员必须具有一定资质,会议营销的这种方式首先就属于违法行为。
老年人患病之后,应该先由医生诊断,然后服药,会议营销这种方式往往对药品进行了夸大甚至虚假宣传,让老人买药、服药,最后,有可能造成病情延误,引起严重后果。
药品营销有专业的流通渠道,就是通过医疗机构和药店,会议营销这种方式在宣传自己的同时,还对医疗机构和药店进行打压,影响正规渠道的药品流通。
一些业务员的销售方式影响老年人家庭和睦,读者佟先生告诉记者,自己的母亲对一些药品业务员的话非常信任,甚至超过了对自己的信任,每当自己阻止母亲通过会议营销购买药品的时候,母亲总是恶语相应,佟先生既不能放任母亲购买这些药品,也不知道怎么劝阻,弄得无所适从。
张先生认为,这种现象并不是无法控制的,首先要在渠道上,控制住药厂向外发送的途径,禁止药厂向个人发送药物,药厂将药物发送到具有资质的药品公司和药店,会议营销的这种销售方式的药品来源就会被切断。
相关部门可以对会议营销这种方式进行执法,首先是药监部门,这种药品销售方式违反《药品管理法》,可以对其进行查处;专家讲座、做检测等行为都属于非法行医,卫生部门也可以进行查处。
张先生最后说:“虽然现在药品会议营销的这种方式很普遍,很猖獗,危害性也很大,但是,只要有关部门加大检查和处罚的力度,是一定可以杜绝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