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恒鹏:强推基本药物制度威胁到绝对大多数基层医疗机构的生存

2010-05-24 22:23:37    来源:  作者:

  朱恒鹏:“零差价”售药是否可行?

  【背景】为缓解百姓“看病贵”问题,新医改方案规定,自2009年10月起,全国基层医疗机构逐步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307种常用药“零差价”销售。国家发改委公布了绝大部分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指导价。

  也就是说,在全国所有地区的社区医院、保健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医生处方如含有上述目录中的药物,这部分用药将完全按“成本价”出售。由于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等实行了药品“零差价”,因此同一种品牌的药品会比大型及综合性医院更便宜。

  从打破“以药养医”入手够破解药价高难题,看似靠医院“让利”降低医疗费用。但是,问题并不那么简单。目前,全国县级以下医疗机构的用药量,只占全国医疗费用的15%左右,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仅局限在这个范围。有不少人认为,如此基本药物目录只是“形象工程”,无法从根本上撼动“看病贵”难题。

  此前,中国政府还在基层公立医院推行“收支两条线”改革,即医院收入上缴财政,医院所需开支由财政拨付。通过预算管理把医院和医生“养起来”,药品实行“零差价”后,政府能否“贴得起”?如果财政“补不起”,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真的可行吗?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朱恒鹏认为,如果完全按“零差价”售药,基层医疗机构药品收入必然会大幅收缩,在财政补偿力度不够、难有其他渠道弥补的情势下,强行推行该制度,会带来诸多严重问题。

  按照卫生部规划,在今年全国“两会”前,30%的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在各省的基本药物招标中,药品的平均价格下降了20-25%,表面上“让利百姓”,但从对各省市调研的信息来看,基本药物制度仍存在明显的制度缺陷。

  基本药物制度中,核心是全国销售基本药物“零差价”。也就是说,今后卖这部分药“不赚钱”。但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中心的调查发现,其收入结构中,药品收入普遍约占其总收入的70%,最高甚至达到了85%,而医疗费收入仅占30%左右。

  从调查看,来自政府的财政补贴也并不乐观,补贴收入仅占基层医疗机构收入的5%-8%。即使在财政补贴比例最高的上海,社区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所获财政补贴也仅占总收入的17%,药品收入比例仍超过60%。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