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发布麻疹、登革热和人感染禽流感的诊疗方案(2024年版)

2024-07-29 16:52:24    来源:国家卫健委  作者:

2.生命体征监测:病重或有基础疾病者给予呼吸、血氧饱和度、心电监测。

3.退热:高热时给予适量退热药,辅以物理降温。

4.保证足够的热量和水分:进食少及高热者给予静脉适量补液,防止、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5.补充维生素 A:每天一次给药,连续2 天。12月龄以上儿童每次 200000IU,6 月至11 月龄每次100000IU,小于6 月龄每次 50000IU,对于维生素A 缺乏的有眼部症状的儿童,2~4 周后还应给予 1 剂相同剂量的维生素A。

(三)并发症治疗。

1.肺炎:对单纯麻疹病毒性肺炎,无需使用抗菌药物治11疗。合并细菌性肺炎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痰多患者可进行祛痰、气道雾化,必要时吸痰保持气道通畅。视缺氧程度给予氧疗、经鼻高流量或机械通气。

2.喉炎:常见于婴幼儿。轻度喉炎、无气促、无喉梗阻表现患者,予激素雾化吸入治疗。有明显气促、喉梗阻表现者可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1mg/kg/d~2mg/kg/d,或 氢 化 可 的 松 3mg/kg/d ~ 5mg/kg/d ,或地塞米松0.2mg/kg/d~0.5mg/kg/d),一旦发生严重喉梗阻,需紧急气管切开。

3.心功能不全和心肌炎:按心功能衰竭和心肌炎治疗。

4.脑炎:按病毒性脑炎治疗。

(四)中医治疗。

麻疹以外透为顺,内传为逆。麻为阳毒,以透为顺,以清为要,故清热透疹为基本治则。顺证据证予以辛凉透表、清热解毒及养阴生津之治;逆证据证予以清热解毒、熄风开窍及扶正固脱之法。方中药物剂量随年龄、病情、地域酌情增减。

1.顺证。

(1)前期—邪郁卫分。临床症状:发热,恶风,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畏光羞明,泪水汪汪,目赤胞肿,倦怠思睡,两颊黏膜红赤,发热第 2~3 天颊黏膜可见麻疹黏膜斑,小便短黄,或大便稀12溏,舌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指纹淡紫。治法:辛凉透表。推荐处方:宣毒发表汤加减。常用药物:升麻 3g、葛根9g、连翘9g、淡竹叶6g、牛蒡子 6g、前胡 6g、桔梗 3g、枳壳(麸炒)3g、荆芥6g、防风 6g、薄荷 6g、杏仁 6g、甘草6g。煎服法:水煎服,日一剂,分2 次服(下同)。加减法:高热无汗者,加浮萍;咽红肿痛者,加射干、马勃;高热伤阴者,加生地、玄参、天花粉等;素体虚弱者,加党参、黄芪、黄精等;疹出不畅、热甚烦躁、口渴舌绛者,加生地黄、淡豆豉等。推荐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

(2)出疹期—邪入气营。

临床症状:发热,3-4 天后疹出,疹点先出于耳后发际,继而头面、颈部、胸腹、四肢,最后出于手心、足底、鼻准部,丘疹稠密紫红,可伴有口渴欲饮,咳嗽加重,目赤眵多,烦躁不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数,指纹紫。治法:解毒透疹。推荐处方:清解透表汤加减。常用药物:西河柳 6g、蝉衣3g、葛根6g、升麻6g、连翘 6g、金银花 6g、紫草 5g、桑叶3g、菊花3g、炒牛蒡子6g、甘草 6g。13加减:壮热烦渴者,加生石膏、知母、栀子;咳嗽气促、痰多者,加全瓜蒌、鲜竹沥、浙贝母;皮疹稠密、紫黯成片者,加生地黄、牡丹皮、赤芍。推荐中成药:热毒宁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

(3)恢复期—余邪津伤。

临床症状:出疹后 3~4 天,皮疹按出疹顺序开始消退,皮肤糠状脱屑,发热渐退,咳嗽减轻,声音嘶哑,食欲恢复,舌红少津,苔薄,脉细数,指纹淡紫。治法:养阴清热。推荐处方:沙参麦冬汤加减。常用药物:沙参 9g、玉竹6g、生甘草3g、桑叶5g、麦冬 9g、白扁豆 5g、天花粉 5g。加减:咳嗽不止者,加桑白皮;大便干结者,加决明子、瓜蒌仁、火麻仁;食欲欠佳者,加炒神曲、炒麦芽;潮热盗汗者,加地骨皮、银柴胡;皮肤瘙痒者,加白鲜皮、地肤子、鸡血藤;余热未清,低热不退,改用竹叶石膏汤加减。推荐中成药:生脉饮。

2.逆证。

(1)麻毒闭肺证:症状壮热持续不退,烦躁,精神萎靡,咳嗽气喘,甚则呼吸困难,皮疹融合、稠密、紫暗或见瘀斑,乍出乍没,舌质红绛,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滞。治以清热解毒,宣肺开闭。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味,用药如蜜炙麻黄、杏仁、生石膏、生甘草、黄芩、虎杖、芦根、瓜蒌14仁等。中成药可选用痰热清注射液。

(2)热毒攻喉证:症状壮热持续,咽喉肿痛或溃烂,声音嘶哑,吞咽不利,饮水呛咳,咳如犬吠,甚则吸气困难,胸高胁陷,面唇发绀,烦躁不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治以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方用清咽下痰汤加减,用药如玄参、射干、桔梗、甘草、牛蒡子、全瓜蒌、浙贝母、荆芥等。中成药可选用六神丸。

(3)邪陷心肝证:症见壮热不退,烦躁不安,谵妄,皮肤疹点密集成片,遍及周身,色紫红,甚者神昏抽搐,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绛,苔黄燥起刺,脉弦数,指纹紫、达命关。治以清心开窍,平肝熄风。方用钩藤饮加减,用药如钩藤、桑叶、菊花、茯神、竹茹、川贝母、生地黄、白芍、甘草等。中成药可选用安宫牛黄丸。

十、预防

1.管理传染源:麻疹患者隔离至出疹后5 天,伴呼吸道并发症患者应延长到出疹后10 天。

2.切断传播途径:流行期间避免去公共场所或人多拥挤处,出入应戴口罩;症状轻、无并发症的患儿可居家隔离;医疗机构采取按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隔离与预防措施,做好患者隔离安置及医务人员个人防护。

3.免疫预防:预防麻疹的主要措施是麻疹疫苗接种。我国免疫规划使用的为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麻腮风疫苗,MMR),共接种 2 剂次,8 月龄、18 月龄各接种115剂,每剂皮下注射 0.5ml。

4.暴露后预防:对无明确 2 剂次麻疹疫苗接种史的密切接触者,暴露后尽早(最好在72 小时内)接种疫苗,可提供免疫保护或减轻病情。对于免疫功能低下、孕妇、6月龄以下婴儿等无麻疹疫苗接种史或无既往感染史者,可于暴露后 6 天内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400mg/kg)。

登革热诊疗方案(2024 年版)

登革热(Dengue fever,DF)是由登革病毒(Denguevirus,DENV)引起,经媒介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突起发热、全身疼痛、皮疹、出血及白细胞减少等,严重者出现休克及重要器官衰竭,甚至死亡。近年来,我国输入引发的本地传播登革热疫情累及地区呈扩大趋势,有由南方亚热带地区向中、北部温带地区扩散倾向。为进一步规范登革热临床诊疗工作,在《登革热诊疗指南(2014年第2版)》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和诊疗经验,制订本诊疗方案。

一、病原学

登革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45~55nm,共有 4 个血清型(DENV-1、DENV-2、DENV-3和 DENV-4),均可导致人类感染,引发重症,其中DENV-4型病毒传播力较弱,累及范围较小。我国本地传播登革病毒流行株血清型与境外输入病毒相关联,以DENV-1型、DENV-2 型多见。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内含单一可读框依次编码 3 种结构蛋白和 7 种非结构蛋白。NS1 抗原是非结构蛋白中的一种糖蛋白,在急性期血清中大量存在,可作为早期诊断指标。

登革病毒对热敏感,56℃30 分钟可灭活,在4℃条件下其感染性可保持数周,在-70℃或冷冻干燥状态下可长期存活。超声波、紫外线、0.05%甲醛溶液、乳酸、高锰酸钾、龙胆紫均可灭活病毒。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和带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

(二)传播途径。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