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药物价格管理实施一年之际,有消息称,国家发改委已经完成了基本药物最高限价与市场价的对比,结论是“很多药品中标价与最高限价差距较大,矛盾比较突出。”
有消息人士透露,在国家发改委最近一份内部文件中表示:“部分药品的最高限价仍有空间,一方面基本药物指导价与基层采购价偏差较大,另一方面基本药物指导价对降低基层采购价动力不足。”眼下基本药物价格面临再次降价,高价药和独家品种将成为降价的重点。
矫枉过正“药价虚低”同样存在隐患
在“降价大旗”的指挥下,各地政府部门的诸多举动又引发新一轮争议。从9月1日起,安徽在全国率先实现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零差率销售全覆盖,该省首次尝试在全省开展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配送。除特殊药品外,当地招标的288种基本药物比国家指导价平均降低52.7%。
在安徽省第一批国家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中标结果名单中,2片装的“牛黄解毒片(糖衣)”,中标价仅为0.1元,生产企业为“四川蜀中制药有限公司”。而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最新规定,从去年10月22日起,同等规格的牛黄解毒片的零售指导价格为1元,是上述中标价的10倍。
公示信息显示,中标价极低的药品还包括该公司生产的20袋装板蓝根颗粒(10g/袋)以及10支装藿香正气水(10ml/支),中标价分别为2.35元和1元,即每袋不足0.12元和每支0.1元。而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同等规格的药品零售指导价分别为每袋板蓝根0.54元,每支藿香正气水0.75元,分别是中标价的4.5倍和7.5倍。
“按照药典标准,根据目前市场价格水平核算的板蓝根原辅料成本都高达3.7元/包了,更不用说还要加上其他人工、水电等生产成本、税收及合理的期间费用与利润。”某大型药企负责人感慨道,“牛黄解毒片12片/袋仅仅1毛钱,好像让人感觉一下子回到了上世纪70年代的物价水平,价格低得太离谱了。”
中国中药协会则甚至公开呼吁:“药品关乎到人民的生命安全,药品价格制定要充分考虑药品最基本的成本,并给企业创新发展留出合理的利润空间,招投标不能以价格一刀切,老百姓最需要的是切实安全和有效的基本药物。”
“新医改一方面希望能在最大程度上减轻政府负担,另一方面又试图为广大老百姓提供切实可靠的基本医疗保障。”有专家分析,但这种基本保障政府必然应有所投入,不能将压力全部转移到生产企业身上。否则,很可能伤害大批诚实厂家的积极性。
周年大考基本药物制度或面临调整
据《医药经济报》8月份的大型调查显示,实施基药制度以来,药品收入在医院收入中的比例呈现下降,基药使用量有所上升,政府财政补贴有所提高,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不但基本药物生产企业正面临着来自市场份额、销售策略、经营利润等方面改变以及所产生的压力,医院也普遍希望加大补贴力度,有部分医院更是反映一些基药出现了短缺等问题。
虽然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已经出台了307个品种。但在广东、江西、浙江和河北4省接受调研的乡镇卫生院表示,品种总数依然不够;儿科、妇科和中成药品少,或者在剂型上也不科学,不能满足乡镇基层群众的用药要求;非基本药物试点医院能否使用、使用多少,政策规定尚未清晰界定,导致出现各省自行出一个标准的局面。
中国医药(600056)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指出,基本药物应该定多少才能保基本,财政究竟能出多少钱、要出多少钱,中央和地方政府心里都没有底。专家指出,“只有增加对基层医院的财政补助,才是唯一可行的途径。”
在具体方法上,有专家建议,将基本药物零差率的财政补偿由各省负责,省、市、县共同负担的现状,调整为由中央和省级财政负责,并列入财政预算,明确补偿标准,切实保障资金及时到位,保证基本药物制度持续推进。
而由于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后,各项医疗保障基金的药品费用负担相应减轻,医保基金结余增加,应通过提高报销水平和报销限额、降低报销起付线等方式,积极探索建立医保基金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支持补偿机制。此外,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遗留债务,应及时清理,并明确由财政专项补助逐步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