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制药企业价格比较高 探寻兼得路径

2010-10-22 21:24:22    来源:  作者:

  有业内人士介绍说,国际上比较通行的价格管制方式有:美国采用的市场定价、英国采用的利润控制定价以及爱尔兰采用的比较定价等方法。中国采用政府定价法的同时,还通过药品招标采购投标定价,即所谓的二次定价,这让企业感到比较迷惑。而招标中过于重视价格的倾向对行业健康发展影响较大,唯价格论在造成诸多隐患的同时,由于气球效应,却并无办法从根本上解决看病贵。业内对于招标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应该遵循“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招标采购原则。

  探寻兼得路径

  近年来,随着传统医药市场发展速度放慢,跨国制药企业越来越重视中国这一高速发展的新兴市场,大量最新研制开发成功的药物在第一时间被引入中国。但与此同时,跨国制药企业也必须面临鱼与熊掌的选择:是追求更高的价格?还是谋求更广阔的市场?

  施万博士告诉记者,对于药品,特别是创新药品,往往存在较高价格和支付能力间的矛盾。未来,解决这一矛盾的一个有效方式就是走保险。民众花少量钱获得保险后,在其患重大疾病(如癌症)时,就可通过保险让相关部门报销药费。对于普通人来说,个人无法独自承担高昂的药价。而通过相应的保险机制,人们则可以花少量的钱来获取必需的昂贵药物。

  推广个体化医疗是另一个鱼与熊掌可以兼得的途径。默克雪兰诺全球研发执行副总裁 Bernhard Kirschbaum博士向记者介绍说,通过生物标志物的确定,可以明确某种药物对某个患者的确切疗效,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药物使用中的浪费,从总体上节约医疗资源。施万博士认为,虽然个体化医疗中药物精准使用可能缩小该药物使用人群,但由于其具有确切的使用效果,因此企业可通过议价获得一个比较好的价格。同时,由于使用效果确切,其使用人群也并不会太小,最终企业、政府和患者的利益都可得到较好保证。

  虽然中国的价格政策和药品招标采购让跨国制药企业感到某些困惑,但中国经济整体的持续高增长和基于众多人口的对健康的巨大需求,还是让跨国制药企业越来越青睐中国药品市场。记者采访过的在华十多家知名跨国制药企业的CEO无一例外地表示,中国是其非常重视的新兴市场,他们将加快最新产品引入中国市场的步伐。

  其实,在鱼与熊掌的选择中,很多跨国企业也开始了另一种尝试。今年年初,默沙东的拳头产品“舒降之”以降价超过50%的代价进入医保目录,在业内引起轰动。这种以价格换市场的思路一时间引起了诸多争论。在保持自己在高端药品市场上优势的同时,很多跨国企业也将目光转移到社区医院等基层医疗市场。诺华中国宣布,将考虑采取分公司制,给各省分公司更多的决策权,以使后者能更好地参与当地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一家在华跨国药企的总经理曾对记者坦言,总部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在增加,同时对中国市场回报的预期也在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仅守着高价产品“阳春白雪”的市场是不够的,在保证质量与创新能力的同时,通过成本控制以及并购本土企业的方式丰富自己的产品线,以不同层级的产品来满足不同的需求,博取更大的市场,对在华跨国制药企业来说也是势在必行的。

【内容导航】
第1页:强调质量优先 第2页:关注气球效应
第3页:探寻兼得路径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