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跨国药企强调“质量优先 价格合理”原则
罗氏集团首席执行官施万博士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率地表示,由于价格比较高,罗氏大多数产品难以进入国家医疗保险目录,因此其在华市场主要集中在比较高端的私人市场。但他同时表示,公司非常希望拓展产品在中国的使用人群,借以扩大市场规模。
产品价格和使用人群,对于跨国制药企业来说,似乎是难以兼得的鱼和熊掌。
价高还是价低
跨国制药企业的药品价格是否过高?事实上,针对这一命题,可通过两个比较体系进行考量,一是对比国际市场药品价格,一是对比国内同类产品价格。
首先,对比国际市场药品价格:某著名咨询管理机构研究显示,在中国,不论是出厂价还是零售价,多数跨国制药企业药品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例如在中国市场中,跨国制药企业药品平均出厂价格是美国市场的34%,法国市场的42%,日本市场的47%。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与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执行总裁刘贞贤告诉记者,除与发达国家相比外,就是和经济水平与中国类似的发展中国家相比,跨国制药企业在中国的药品价格也是比较低的。
但与另一个坐标系——国内仿制药相比,跨国制药企业药品价格就显得比较高了。例如某药品,已过专利期的跨国公司产品单价是19.3元,国内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仅为4.5元。而这一点正是业内争论的焦点,即跨国企业享受的所谓“超国民待遇”问题。其实,对于跨国制药企业药品价格高于仿制药品价格的现象,业内普遍的观点并无很大异议。原因有三:第一,原研制药品与仿制药的价格差距并非中国独有,全球原研制药与仿制药的平均差价范围是2~3倍。第二,跨国制药企业药品质量水平总体高于仿制产品。第三,在市场开拓方面,“原研制药品”生产企业往往扮演了先锋和奠基者的角色。中国地域宽广,地区间收入和教育水平差异巨大,因此医药知识的传播和药品的广泛提供需要付出许多艰辛和努力,一些跨国制药企业在这些方面投入很大。
虽然对于跨国制药企业的药品价格高于仿制药品争议不大,但具体在价格应该高多少的问题上,争议则较为突出。
首先应该承认,有一些跨国制药企业的药品价格的确比其同类仿制产品高很多,有的甚至达到后者十几倍的水平,这是不合理的。但同时,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两者之间的价格差异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即本土企业仿制药品价格过低。近年来,政府药品降价政策和各地药品招标采购,使部分仿制药价格低到了难以维持生产的地步。前不久安徽基本药物招标甚至出现以低于成本的价格中标的情况。据IMS咨询公司的数据分析,近年来,由于医药行业重复建设导致过度竞争,在仿制药品价格战中,一些产品的价格非常不合理,仿制药品之间的价差也很大。尤其在抗生素治疗领域,同一品种生产厂家众多,价差巨大。有些仿制品之间的价差,甚至超过了原研药与销售额第一的仿制品之间的价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