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价监管为何形同虚设
全国政协委员董协良在提案里揭露了医疗器械市场上存在的黑幕:“国产的心脏支架,出厂价不过3000元,可到了医院便成了2.7万元;进口的心脏支架,到岸价不过6000元,到了医院便成了3.8万元。”董协良说,9倍的心脏支架暴利已经超过了贩毒。(3月14日《中国青年报》)
“究其原因,在于医生开药收受回扣的利益链未能真正斩断。”董协良委员的观点自然有其道理,但心脏支架等医疗用品、药品的暴利显然不仅是药品回扣造成的,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力也是重要原因。别忘了,如此离谱的价格可是通过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程序确定并经物价部门审批通过的,药品定价主导权并不都在医院和医生手里。
心脏支架等医疗用品、药品要进入医院,不仅要通过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确认中标价与供应商,其定价与收费还须经物价部门审批。但无论是地方发改委、卫生主管部门还是物价部门,都没有发现心脏支架等医疗用品、药品的超高定价问题。这显然不是简单失职渎职问题,背后必然存在不为人知的利益交换。就拿心脏支架来说,众多医药公司和生产厂家为何会心照不宣的统一报高价?是早就结成了价格同盟串通投标还是中标者与价格早已内定,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不过是走个过场?不管是串通投标还是内定中标,都已涉嫌违法犯罪,理应受到法律惩处。司法机关和相关纪检监察部门对此不应坐视,应该好好查一下9倍的心脏支架暴利背后的黑幕。
药品回扣问题已出现多年,各级卫生部门也曾三令五申,严禁医院和医生收受药品回扣,但此举显然收效甚微,以致药品回扣导致的高药价和看病贵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很多医生之所以敢冒着被解聘、吊销执业证书甚至坐牢的风险继续开“大处方”收受回扣,就因为药品回扣已形成一条牵涉众多单位和部门的庞大利益链,导致相关部门在查处药品回扣问题时投鼠忌器,甚至为了自身利益放松监管,任由药品回扣禁令成为一纸空文。这也是药品回扣已列入商业贿赂犯罪,但众多医务人员仍然“前赴后继”的重要原因,哪怕量刑再重,在监管不力的情况下也不用担心会受到任何惩处。在监管部门及其官员自身也是高药价受益者的时候,想要消除医疗领域商业贿赂又谈何容易,更别提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了。
只有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向社会公开定价程序和招投标全过程,同时引入包括媒体记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消费者代表在内的第三方监督,才能使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不致于沦为一场“秀”,真正挤出药价中的水分。至于药品回扣问题,一方面要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的药品采购和医生处方,另一方面也须加强对各地卫生主管部门和物价部门的监督,督促其认真履行监管职责,消除药品回扣与暴利现象。
相关新闻:药价突击猛涨何止是监管缺失
据报道,2009年11月底,人保部公布最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在此前后多种目录中的药品开始悄然涨价,涨价最高的药品涨幅达82%,一些仿制药的价格甚至超过进口药。不可否认,一些新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悄然突击猛涨,有着监管部门监管缺失的原因,但是,药价突击猛涨的背后,何止是监管缺失?
据悉,在每次增补医保品种讨论的时候,一些企业都会派出大量人手四处公关。有的在最终的医保目录公开前,就已经获知自己的产品是否进入目录。如果提前得知自己的药品进入了医保目录,一些药企就突击运作涨价。如果药企突击涨价能够顺利通过,有一点很重要,就是相关价格监管部门放行。从目前的多种药品突击涨价情况看,有关药价监管部门在一些药品突击涨价上“功不可没”。
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一些新进入国家医保目录药品突击涨价,是一种违规甚至是违法的投资取巧行为,对此,药价监管部门是不会不知情的。很是让人怀疑的是,一些新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价格能够在短时间内顺利涨价,没有有关部门的“一臂之力”是很难通过的。这就是说,药价突击猛涨,其背后不仅仅是监管缺失,很可能暗藏着腐败等潜规则。
在帮助药企药品价格上涨上,有着前车之鉴。从前不久曝光的湖南湘雅二医院高价销售芦笋片就可以看出,政府所定的药品指导价已经被严重抬高。如一瓶360mg的芦笋片,其出厂价仅为15.5元,而指导价竟然达到了136元。有关官员也直言不讳地说,当前药价虚高,源于政府定价虚高。政府将指导价定得过高,有着有关职能部门审查不严、工作存在纰漏的原因,更有着权力寻租的可能。不排除有物价等部门及官员收取药企“好处费”,在定价时故意“就高不就低”。
在制定药品指导价上,可能存在着权力寻租的可能,在新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价格上涨上,同样存在着权力寻租的可能。5月25日,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对属于企业自主定价的药品,物价主管部门将加强市场购销价格调查,研究制定牟取暴利的界定标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加大对流通环节恶意加价、牟取暴利行为的打击力度,一经查实,予以曝光。对纳入医保报销、从企业自主定价转为政府指导价的,要核实真实出厂交易价格,严格审核成本费用明细,防止企业虚列成本,虚报价格。但愿发改委的这些措施能够遏制药价的不正常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