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 维生素也欲涨价

2011-05-07 16:59:23    来源:  作者:

  河南地区一家生产抗生素的上市公司董秘向记者“诉苦”:“"五一"放假前一天,公司生产发酵类培养基所采用的玉米淀粉的价格是2200元/吨。没想到刚过了节,价格就涨了100元,2300元/吨的价格创下年内新高。”

  “产品不涨价,就很难消化掉这部分增加的成本。”该人士坦言。因原料价格上涨,就在4月下旬,该公司的抗生素产品林可霉素的价格已经提高了10至20元。

  调控从紧 医药企业谨慎提价

  尽管原料药成本在上升,但企业仍不敢大幅度提价。

  “今年发改委仍从严控制药价,即使目前终端产品的价格已经与原料药的成本出现倒挂,但企业还是无法大幅提高价格。”对于涨价这样的敏感问题,大多数企业的态度都表现得比较谨慎。

  广济药业(000952,股吧)是国内生产维生素B2的龙头企业,产量占全国B2市场40% ,该公司的证券代表向上海证券报表示,玉米等原材料的价格确实在涨,增加了一定的成本,但若大幅提升产品价格,可能会影响市场需求。

  尽管企业难言“涨价”,但据统计,就在上月底,维生素B2的单价还在135元/公斤,一周不到的时间,维生素B2的市场价格已经飙升到145元/公斤左右。

  此外,4月下旬以来,浙江电力供应趋紧,外购电力仍难解急。在此情况下,有业内人士表示,国内维生素行业龙头企业新和成和浙江医药(600216,股吧)的生产有可能受到影响,两家公司的维生素A和E都存在涨价的可能性。

  环保压力加大 机遇浮现

  除了原料价格本身的上涨和外来的限电因素外,在金百灵咨询分析师秦洪看来,原料药价格的不断上升还与环保成本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关联。

  比方说天药股份(600488,股吧)、仙琚制药(002332,股吧)等公司的地塞米松产品的原料主要是黄姜,而黄姜价格从一年前的30万元/吨迅速上涨至近期的50多万元/吨。黄姜主要生长在鄂西北、汉中等,这些区域是南水北调的中线,环境保护的压力很大。

  “大量环保设施的兴建将会使黄姜的种植面积逐渐减少,从而意味着这些产品的涨价是长期趋势。”秦洪称。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环境保护给原料药企业带来的既有压力,更有机遇。

  上海证券医药行业研究员赵冰告诉记者,未来几年国家将会进一步加大环保措施的实施和对环境监管的力度。“虽然企业的环保费用将大幅上升,但原料药龙头企业将从中受益。”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