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第三医院拆线门拆的不是线拆的是公德

2011-08-16 08:58:28    来源:  作者:

  “拆线门”拆的是公德底线

  新闻背景:因无法交齐医药费用,武汉农民工小曾与为他做伤指治疗的医生发生争执。进而,医生“应要求”将缝合好的手术线拆除。武汉市第三医院发生的“拆线事件”,用令人难以置信的方式,割伤了人们的心理底线。

  “拆线门”是社会之痛

  此前,公众诟病的公共卫生机制症状,多集中于高昂的医疗和药品价格,以及与此不匹配的医疗服务上。而此番“拆线门”事件,让大家看到的是不完善的医疗服务之外,还有医德的缺失刺痛公众神经。

  对于武汉市第三医院这样的机构来说,不会发愁病源不足。所以,一旦患者对于价格产生异议,就会视为对其优势地位的挑战,于是暴跳如雷。但当我们谴责当事人的医德时,不要忘了,“拆线”不仅是小曾的疼痛,更是我们所有人的痛。在惊讶、谴责之外,要好好想想如何止痛。这不仅是医疗机构的事,更需社会、公众、医疗机构协作,倒逼出一个新的、更人性的医疗环境。

  谢谢医院没找学术借口

  事发后医院的处分速度和结果,看起来还是让人心里很舒服,起码目前为止我们没有看到有人去为当事医生辩解,更没看到有人用医学学术问题来为医生开脱。医患相处的和谐之道,归根到底还是医护人员的态度问题。

  卫生部前部长高强曾说过,医患关系紧张的主因是在医务人员。但时至今日,医患和谐这些卫生部门一直努力构建的医患关系大多数还是停留在嘴上、墙上、桌上,尚未真正放在心上。但处理这两个群体的关系,归根结底不能仅仅依靠高精尖的医术和设备,否则,汕头“冷血护士”或武汉“拆线医生”之类的新闻,还会出现。

  相关阅读:“拆线门”告诉我们啥叫“看病贵”

  打工仔小曾洗盘子时不慎被摔破的盘子割伤右手的大拇指和无名指,工友将其送到武汉市第三医院救治。手术结束后,因为工友带的钱不够缴纳1830元的医疗费,请求第二天补上遭到医护人员拒绝,小曾举起刚缝合的伤手,要求医生拆线,医生果真动手拆掉了伤口的缝合线。后小曾他们来到另一家医院,花800多元做了手术。

  现在流行某某门,我们姑且也把这幕因为钱不够而把缝好的伤口再拆开的活剧称为“拆线门”吧。此“门”一开,舆论哗然,人们纷纷把指责的矛头对准这位狠心的医生,认为他过于刻板固执且冷酷无情,违背了救死扶伤的天职。当然也有人批评小曾的冲动,认为钱不够可让工友先回去筹钱,不能因此就选择重新拆线,加剧伤情。

  其实,这两位“拆线门”当事主角的作为都有值得同情的地方。从医生来说,做手术得收费,且收多少不由他说了算,加之对方因为嫌贵而要求拆线。在这样特殊情境下,他动手拆线虽不妥当,但也不好给以太多的指责。再说了,如果他不拆,让做好手术的伤者欠费走了,万一欠款追不回来,最终会不会要他承担呢?至于伤者这么做,实在叫人不忍批评,钱是硬门槛,俗话说“一钱逼死英雄汉”,没钱只好人受罪,伤痛和流血也就顾不上了。

  我们真正要追问要指责的,应该是导致“拆线”的医疗费用。盘子摔破割伤手指,伤口较深需要缝合,怎么缝恐怕也花不了1830块钱。这样的小手术,把消毒、缝合、治疗等所有费用加起来,恐怕有500块钱也就足够了。1830块钱,对于一个靠刷盘子为生的打工仔来说,应该是接近两个月的收入了,他能不心痛吗?这扇掺杂着流血、伤痛和冷酷的“拆线门”,是“看病贵”的活的标本。

  小小一扇“拆线门”,透出了民生的艰难和无奈。我们要追问的是,缓解民众看病难看病贵,把药价降了一遍又一遍,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医疗单位公益性的回归,说了很多,做了不少,为什么还会出现缝个伤指一千多的现象?更为可虑的是,这样的困惑,又何止是在医疗一个领域呢?吃穿住用行,生老病死墓,我们的幸福感是不是都被它们咀嚼一空了呢?

手机:   汉字数
匿名发表于 2012-02-20 15:19:43
武汉市三医院是杀人医院,他们杀了人后,就要家属上诉,然后他们向相关部门的相关人员行贿,因此武汉市三医院总是胜诉,再然后他们就可以继续杀人。
查看全部评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