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记者联系上一位李姓销售员,他告诉记者官网公布的零售价都是经物价部门确定的,而订货单上的有些药还没有生产出来,所以网上查不到。每类药品的供应价并不固定,要看是公立医院还是私人诊所,还要看购买量等。昨日,记者致电广东一家药企获悉,如果拿药量大,药品订货价还可大幅降低。
记者统计该药企的订货单发现,24类药品的零售价平均下来是供应价的近5倍,其中氟罗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的供应价是4 .3元,零售价高达62 .8元,零售价是供应价的近15倍。而网友提及的差别最小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其官网上的零售价高达24元,并不是订货单上的7元,零售价还是供应价的近5倍。
药品出厂后层层加价
前日下午,记者采访了某药企的销售经理罗先生,他表示药品售价最高是供应价的15倍,“这在医药领域很正常”。据介绍,氟罗沙星葡萄糖注射液是抗生素药物,而抗生素是医药市场的“暴利之最”,通常利润率为20倍。其大多售价高,但成本低廉,单价数十元甚至上百元的药品成本往往只有几元钱。而企业在向医院或医药公司销售时,回扣、返利一般都高于30%,一些重点科室的医生每月仅拿回扣就超过万元。
为何差价会如此之大?他解释说,从最初生产企业的药品,到批发商、医院、药店,每过一关都会层层加价。以至于到达消费者手上时,药品价格已抬高几倍,甚至是数十倍。据他透露,药厂在向物价局申报成本时,会巧立名目将各种各样莫须有的费用摊在里面,蒙混过关。还有的在申报成本时,先把物价局有关人员进行收买。这样,本来10元的成本报30元,甚至再高都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