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药厂负责人
医药代表拿到我们的药,报到医药公司,医药公司,再往投标办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家公司生产的一种治疗妇科病的常用药出厂价为7元,而中标价却高达56元。
记者:你们高价中标的品种价格是多少?
五十六块钱。
记者:五十六 那你们出厂价多少钱?
我们底价是七块钱。
也就是说,药品出厂价是7块钱,中标价是56块钱,医院零售价是64.4元,中间利润超过了800%。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出厂价只有7元钱的药,中标价之所以能定到56元,是因为遵循了所谓的“潜规则”。
他去竞标以后,医药公司要挣多少个点,完了再医院要扣多少个点,给大夫(医生)又多少个(临床)点,最后人家是多少钱,它这是扣点,是八零扣是几零扣都是有算数的,就是一个行业规定似的。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虽然这种药品的中间利润超过了800%,但药厂本身的利润空间却非常有限。
记者:你们药厂挣了多少钱?
我们药厂也就挣一块钱左右。
记者:一块钱左右?
对
记者:从七块钱到五十六这中间有四十九块钱,那这四十九块钱跟你们没有关系?
没有关系。
记者:那都谁挣了呢?
医药代表、医药公司,还有医院再一个就是医生。
调查过程中,一位从事药品批发行业十余年的业内人士证实了这家药厂负责人的说法,同时他还告诉记者,这种利益均沾的模式正是药品招投标过程中的“潜规则”。
医药行业业内人士 赵连璧
他就要考虑那么这个药进入这个医院以后,或者招标,进入医院以后每个科室的大夫,或者说药剂科或者当然还有这一层的关系,每个人需要得到多少利润的时候,他觉得适合他胃口的时候,达到一个合理的值,然后呢就是把这个价格加上去,然后就招标,然后出来的价格,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所谓招标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