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乡情”口碑模式呈现出多种大众媒体所没有的优点,更主要的是该模式可以规避《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等法规的约束,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都可以运用该模式开发市场。但医药企业成功运用“亲情+乡情”口碑模式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做好前期的市场需求以及市场可利用资源的充分调查,还要选择适合当地农民消费,疗效确切,价格合适的药品,否则无论医药企业运用哪种营销模式,农民们都不会买账。
2.“情感+社区”模式
对于城镇的老年群体,要从所居住的社区去开发,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市场运作尤其重要。由于几年前社区这一市场被保健品企业“游击式”抢夺后,消费者被历练得更为理智,加上人们对医药产品的信任程度不断下降,对城镇的老年市场的开发更需要“精耕细作”。务实操作的有效方法是:满足老人孤寂的需求,从情感的角度出发,带着一种朋友式的关怀,通过在社区建立能与居民互动的组织或俱乐部展开面对面地信息传递。可以针对老年人沟通迟缓的特点,采取多种途径的产品利益说明,使老人加深对药品的认知,产生购买欲望,并通过有效的差异化服务手段来增强与消费者的亲和力,以更好地挖掘潜在的消费群,这就是以情感营销运用于社区。情感的表现是最直接、最明显,程度也是最高的。
“情感+社区”模式分三步操作。第一步,将社区分类,锁定目标社区。医药企业必须先通过市场调查找出有潜在市场的社区,并把这些潜在市场按大小分成几类,以便在资金投入上有所侧重。第二步,确定合适的俱乐部主题活动。医药企业必须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生活习惯来设计不同的组织或活动。比如与社区机构合作,建社区老年活动俱乐部,并以其为载体建立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成立文娱组织或协会等,以此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凝聚在一起的平台。企业还应把俱乐部与会员制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便有效开发顾客信息。第三步,开展微型服务营销,为老年人准备老花镜、一次性饮用水杯和便携塑料袋等,这都是情感和关怀的具体体现。企业还可以通过俱乐部收集到的顾客信息,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服务,增加情感沟通,以此来巩固消费者的忠诚度,如,可以进行消费者服药信息跟踪调查等。
采用这种“情感+社区”模式,从医药企业的角度来说,医药企业的药品信息直达老年消费者,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联谊娱乐、产品销售等培育市场的活动更有针对性。从情感角度切入,不仅可以降低市场开发成本,还可以提高老年顾客对药品的忠诚度。从老年人的角度看,这种模式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沟通、交往、娱乐的场所,排解了老年人群的孤寂。从社会大环境来看,医药企业为老龄化社会提供了适宜的公益服务活动,促进了社会和谐。可以说,“情感+社区”模式是一种老龄化城市的“社会营销”趋势。
模式运作的要点
面对老年人市场,要成功地进行“亲情+乡情”、“情感+社区”营销模式,要注意三点:第一,产品要让顾客愉悦;第二,要用“拉”的方式,尽可能少用“推”的方式与顾客沟通,“推”产生不了愉快自然的情感;第三,关键在于信任,在各种信息充斥市场的今天,信任无疑是最重要的东西。实施两种模式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