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药企营销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基本药物的采购模式有两个优势。第一,企业获得了中标药品的买卖合同,明确自己的生产量,占据了一个地区的市场份额,可以真正做到薄利多销。第二,单一货源制度保证企业无需再去进行二次公关,可大幅降低交易成本。
记者了解到,基本药物采购过程中采用的单一货源、价低者中标等作法,没有增加医疗机构的议价动力,却增加了对供方的吸引力,加强了竞争,对解决以往药品采购过程中的药价虚高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效。因此,有关部门期望将这些做法复制到公立医院药品采购中,实现带量采购。
在2011年年初召开的全国卫生系统纪检监察暨纠风工作会议首次释放了相关信号,提出“2011年,非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将积极探索带量采购的有效办法,如实行一品一规一厂家的采购办法,或先选择少数几个品种实行带量采购,待取得经验后逐步扩大范围,通过‘量价挂钩’降低药品价格,并解决医疗机构二次议价问题”。
今年召开的全国卫生系统纪检监察暨纠风工作会议,再次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带量采购办法,通过量价挂钩、招采合一等降低药品价格。
此后,中央纪委驻卫生部纪检组组长李熙在浙江省调研时表示,在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方面,需要探索药品带量采购的具体实现形式。
“量价挂钩”短时间内难以推开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量价挂钩的方向是正确的,但在相关配套措施未到位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并不太可能全面推开。
一方面,企业对推广量价挂钩模式的担心在于,单一货源承诺很容易造成行政上的市场分割和垄断,不但无法合理满足城乡居民和不同等级、不同类别医疗机构的用药需求,货源过于集中也可能带来用药风险。特别是在地方保护主义盛行的地区,企业将面临不公平的竞争环境。
有专家告诉记者,在量价挂钩模式中,选择合适的中标企业意义重大,如果企业不能支持这样大规模的生产,或者不能在此规模下保证质量,就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量价挂钩的实行,最需要预防的是出现厂家中标而不供应或者不能保证生产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