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治理药价虚高不能一刀切
看病贵是近年来关注度最高的社会民生问题之一。看病贵,贵在哪里,药价高企是关键因素。
7月初,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对60家知名药企和上市药企关于成本价格调查的通知。此次调查是为了解和掌握药品生产流通过程中的成本、价格及有关情况,及时制定调整药品价格。
据了解,和以往的药品调查摸底不同,这一次调查摸底更为细致。之前价格摸底主要是靠企业自己申报,这次则将到企业进行实地调研,而且调研的对象不仅仅是辅料进价和药品出厂价等内容,包括财务制度、财务报表、账簿资料以及与调查有关的各种凭证、票据、合同等内容也在调查之列。
据悉,一款药品面向市场要经历生产、定价、招投标、销售等多个中间环节,而这几个环节都可以提高药品的价格,并导致药价虚高。
值得注意的是,虚高的药价虽然推高了药企的毛利率——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在A股上市的176家医药生物公司的平均销售毛利率为44.49%,而销售毛利率在45%以上的上市药企有84家。
但从净利率看,却是另外一个水平。数据显示,同样是一季度,有83家药企的净利率在10%以下,净利率高于30%的药企仅有20家。
这似乎显示,公众对治病贵、药价高的质疑,并不能打到药企上,高昂的销售费用才是罪魁祸首。业内称,在一款药品的零售价里面,一般企业得到30%,流通渠道占30%,医院占40%。
医药行业是个需要研发投入较高的行业,拥有稍高平均毛利率也是情理之中。但不同企业的生产构成差异较大,比如创新型企业的研发成本较高,而OTC企业的产品需要较高的营销费用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