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新医改争议最多的地方,发生在基本药物制度上。无他,只因为基本药物制度,改变的是药物生产、流通、定价等的整个产业链条,调整的是一大批有组织的经济体的利益。争议主要发生在两大部门之间——卫生部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有利益,就有博弈。人保部一改以往的沉默,针对新医改方案,首次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们的论据是,在药品生产和流通领域来寻找解决思路可能是“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道理很简单,药价高,根源在于医疗医药体制存在制度性弊端,即在当前医药定价机制和支付方式下,医疗机构对高价药品存在“偏爱”。
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医保机构作为药品的主要付费者,发挥其“团购”力量,与药品供方谈判出一个合理的基本药物价格。
两部委就医改方案的基本药物制度,进行了激烈交锋。
基本药物制度是新医改方案的重要支柱之一,但如何建构,卫生部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下简称“人保部”)并未取得一致意见。
记者获悉,10月21日,全国政协召开的一场“基本药物制度”研讨会上,两部委就基本药物建构思路,进行了公开表述。
人保部在这次会上,第一次提出了自己的鲜明观点:医保机构作为药品的主要付费者,发挥其“团购”力量,与药品供方谈判出一个合理的基本药物价格。再配之约束性强的医保支付手段,以达到促使医疗机构使用基本药物的目的。
而在当日研讨会上,卫生部有关负责人也重申了卫生部的思路,即基本药物行政部门定点生产、直接配送,统一定价,并“强制”医疗机构使用。
新目录之争
在这次会议上,人保部就基本医药制度构建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首先,两部委的分歧出现在重新编制《基本药物目录》上。
按新医改精神,《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名单要缩减——现行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种类达2033种,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标准,要重新遴选基本药物目录,给出一个合理的品种和数量,大概选出400种左右。记者获悉,由卫生部和药监局主导,基本药物制度初步遴选出了756种(西药430,中药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