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药房托管的推动力更多来自于药企,实际上是对终端市场一场圈地大战。据悉,目前山东、广东等地有实力的医药商业企业已跃跃欲试,希望在医药分开的背景下,在原来伸不进手的医院终端这块“蛋糕”上为自己切下一份———毕竟“蛋糕”是有限的,晚到就没有了。而药房托管的先行者南京医药,被证券业定位为最可能受益于新医改的上市公司。
无论如何,药房托管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一位业内人士曾总结说:“最起码控制了药品中的部分利润进入医院工作人员的口袋里。因为双方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医药公司有一定的销售额返还给医院,这些也就是从医生的‘小口袋’进入了医院的‘大口袋’,更有利于基层卫生院的发展。”据《半月谈》《医药经济报》等媒体综合整理
■“药房托管”青岛路线:
一家专科医院的六年探索
早在2002年的青岛,海慈医院就尝试过通过药房托管进行“医药分家”,但是实行几年后,就因为各种原因放弃了。谈到失败的原因,医院内的多数人对此“三缄其口”。同年“吃螃蟹”的还有青岛市骨伤医院,而且这家医院一坚持就是六年。
11月2日,记者走进了那所位于台东的二级公立医院,它的一楼有一处门诊药房,二楼有一处病房药房。在药房内,身穿白大褂的药房工作人员正在仔细查验药名,抓配药物,看上去与岛城众多医院的药房并无区别。只是这些在药房工作的医院正式职工薪酬并不由骨伤医院支付,而是由一家名为“烟台瑞康”的药企支付。这一模式已在这家医院实行了六年,成为当年“药房托管”在青岛存留的硕果。
对药品收入依赖较少
谈起推行药房托管的经验,骨伤医院党委副书记郑心告诉记者,骨伤医院的试点到目前为止较为平稳,这与其二级甲等专科医院本身规模较小,药品销售利润与诊疗费相比所占比例不大等有较大关系。“目前医院收入中只有30%是来自药费利润,相对于一些医院动辄占50%以上而言,骨伤医院对药品收入的依赖性没有那么明显。”
也正是由于利润空间比较小,实行药房托管中,没有出现多家药企为抢市场恶性竞争的局面,托管费一直保持在“利润15%”这一最低水平上,托管企业的利益有了保障。
更为重要的是,医院将药房托管与打击商业贿赂专项治理紧密结合起来,成立了药事管理委员会,确保采购销过程的公开透明。
不过,市卫生局有关专家认为,比起专科医院来,“医药分离”若能在大型医院推行对患者更有利,一般情况下大型综合性医院由于药品收入占整体收入比例高,且中间环节过多,药品价格“虚高”现象突出,降价的空间也就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