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降价这么多年为什么总是失败

2008-12-05 10:47:04    来源:  作者:

  核心提示:首先,医院目前的体制决定了其对高价药的喜好,使得部分降价品种失去竞争力,市场纷纷被替代品种即所谓的新药取代;其二,目前国内常用药大约有7000多种,涉及规格数万个,相较之下,每次降价几十个或者上百个种类所占的比例还是很小,也就是说,每次降价都是在极小范围内的局部进行,并没有真正触动整个药价的大盘。

    从1997年当时国家计委出台第一次药品降价方案到2006年上半年完成最后一次大范围药品价格调整,中国的药品价格曲线在过去的十年内完成了一次次剧烈波动。期间国家先后25次进行了药品价格调整,期间每次药品价格调整总能在业界掀起巨大的波澜。

    可以说,过去十年,国家对于药品价格的调整已经成为对医药行业影响最为关键的政策因素。

    回忆历次调价,当降价涉及企业还在为营救自己当家品种暗地里出口气的时候,业界总是对降价的作用产生了新的疑问,这么温柔的一降能“挤干”其中的水分吗?

    为什么明明知道这些品种的出厂价明显低于零售价,有的品种甚至在市场上低到10扣以下,而发改委却使不上力,每次降价都像重拳打在棉花上,作用甚微?

    新医改之声

    随着新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稿的出台,我国未来药价管理政策走向日益明朗。

    根据《征求意见稿》规划,今后将合理调整政府定价范围,改进药品定价方式,利用价格杠杆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促进国家基本药物的生产和使用。对新药和专利药品逐步实行上市前药物经济性评价制度。对仿制药品实行后上市价格从低定价制度,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推行在药品外包装上标示价格制度。严格控制药品流通环节差价率。对医院销售药品开展差别加价、收取药事服务费等试点,引导医院合理用药。加强医用耗材及植(介)入类医疗器械流通和使用环节价格的控制和管理。健全医药价格监测体系,规范企业自主定价行为。

    发改委价格司有关人士透露,下一步国家药品政策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严格控制药品差价率,特别是流通差价率;第二,严格控制药品单独定价政策,从2004年最后一批单独定价药品名单公布后,至今仍没有公布新的目录;第三,探索药品定价的经济性评价政策;第四,对仿制药实行抑制性的价格政策,改变目前的低水平重复申报现象;第五,研究抑制医疗机构使用高价药的定价政策。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