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降价这么多年为什么总是失败

2008-12-05 10:47:04    来源:  作者:

    而上述政策目前已经开始实施,比如近期酝酿出台的国家发改委酝酿采取顺加作价和药品等额加价相结合的混合定价政策,即低价药采用15%的顺加作价办法,而药品价格一旦高于某一标准,将采取等额加价,以遏制药价虚高。

时至今日,药价虚高的顽症似乎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政府向左,市场向右,人们不得不重新反思——政府对药价调控的大手,能不能将目前从医到药整个链条中存在的所有矛盾全部化解?

    政策四部曲

    上世纪90年以前,我国药品价格一直实行政府定价;1990年后国家放开了药品价格;1996年国家对药品价格实施厂批零三个环节的价格管理;到2000年,国家对列入基本医疗保险目录的药品和少数垄断性的特殊药品纳入政府定价管理。中国对于药品的价格管理经历了政府定价-放开药价-政府定价这样一个迂回的路线。

    一位医药界资深人士介绍,从1996年起,随着国家对于医药市场的不断开放,政府已经意识到药价不能像脱僵的野马,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因为当时国内药价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老百姓对于制止药价高的呼声日渐高涨。

    据发改委价格司有关人士透露,我国的药品价格管理经历了4个阶段,1990年是个分水岭。

    1990~1996年是中国医药产业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重要转轨期,而恰恰在那一个时段,药品价格管理是放开的。对于制药企业而言,那是个黄金时期,医药企业盈利情况普遍都比较好,中国医药资本的原始积累也更多地在这个时期完成。随后,更多的业外资本涌入医药行业,上游制药企业供大于求的局面形成。企业出厂价的完全市场化环境酝酿成熟,由于竞争日益激烈,从出厂价到零售价之间的所谓药品空间被越拉越大,寄生在这个链条上的腐败现象开始引起社会的不满。

    1996年,国家计委开始整顿药品价格秩序,同年8月下发了《药品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对部分垄断性药品和临床应用量大面广的少数最基本的治疗药物实行政府定价。这是政府对于药价调控的一个铺垫性文件。
    1997年以来,国家加快了降价的步伐,先后11次调整药品价格,降价品种多达800多种,涉及进口药、抗感染药品、生物药、中成药等,降价累计总额150亿元。

    企业痛吟悲歌

    暂且不论这800种药品降价能在多达上万种药品中产生多大的作用,单从最终效果来看,被板子打得最疼的似乎都是企业。因为在医院掌控市场主动权的情况下,医院不会自动放弃利润,压缩的药价必然向上游延伸,最终,降价的板子打在了生产企业的身上。药企既不能与政府讨价还价,也不敢得罪掌握自己经济命脉的医院和药店。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