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际合作过程中,企业和医院都拿出了最大的诚意。在红十字医院,主要使用的药有3种:独资或合资企业生产的品牌药;掌握保密配方的独家药(多为中成药);国产普通药。其中前两种药价格非常坚挺,即便托管企业的采购规模很大,也很难让厂家降价。托管企业往往就成了这些药品的义务搬运工——光送药不赚钱。如果3种药全部按照政府规定的比例“四六分成”,托管企业会亏本。因此医院方面主动在前两类药的分配比例上让了步,只拿25%。同时,作为托管企业的南京医药,也主动为医院药房更新药价等设备,并负担了药房的人工工资。
3 托管企业的收获:
托管市场已拓展到全国
托管红十字医院药房的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医药流通类上市公司,同时也是南京药房托管试点的首个参与企业。
公司副总裁何金耿向记者介绍,通过对医院药房的托管,南京医药不仅获得了规模效益,而且创造了多元药事服务业务。2007年,南京医药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名列全国医药商业企业销售前5位。
参与南京试点工作,给企业积累了开辟新增长点的宝贵经验。这几年,公司一直致力于将南京的托管模式推广到全国,成立了南京医药药事服务有限公司,目前,公司托管的医院药房,在江苏已有98家,在安徽有33家,在福建有12家,在河南有3家。和新疆建设兵团14个农垦师三甲医院、师部医院和团场医院的药房托管正在商谈;跟云南、广东、四川的医院也有了托管意向。
4 这些难点仍有待突破
但是,托管试点中还是有一些问题,不是靠双方有诚意就能解决的。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些问题是药房托管向前进一步推进的障碍。托管企业期待这些问题在新医改方案实施后能有所突破。
难点一:现有加价政策对质优价廉药品不利
为了限制医院利用垄断地位抬高药价,我国的政策规定,在药品销售中医院的进销差价率不得超过15%。但在托管前提下,药品采购价格已经是远远低于国家标准,如果执行15%的加价上限,可能会造成医院和医药公司因使用质优价廉的药品而亏损,甚至导致医院和医药公司采购高价药。
难点二:还仅限于“采购外包”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南京实施的托管模式,其实质应当是“服务外包”。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把专业的活外包给专业的公司来做。
但现实中,大多数医院药房和商业企业的合作还仅限于药品采购外包,一旦药品进入药房,就没托管企业的事儿了,托管的效果并没有能完全释放。孙胜春坦言,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人事问题没法解决。药房的工作人员都是医院的事业单位编制,如果全部外包出去,他们是不是就要转成企业的人呢?
难点三:商业企业托管不了大医院药房
另一个问题是,在南京,至今还没有一家商业企业能够对三级医院实现托管。而这些三级医院,是老百姓看病人数最多用药最多的地方。
去年,南京市专门成立了药品集中托管中心,对南京市市属9家三级医院药房实施托管。南京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该中心是政府组建的,并不是商业企业,其托管模式和商业企业的托管模式不同。之所以对三级医院药房托管区别对待,是因为这些医院药房规模大、药品多而复杂,“一般商业企业无法托管”。他说:“去年9家三级医院托管后,药房药品价格平均降价26.6%,力度很大。这个‘降价’和一二级医院托管药房10%让利给老百姓带来的实惠基本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