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并不是政府与市场的“二人转”

2009-05-04 11:20:28    来源:新华网  作者:

    政府与市场之间夹杂着医药改革,医改如何有效的推进,需要寻求二者之间微妙的平衡。政府与市场虽是医改共同的推力,可二者的力量毕竟有限,医改这个大舞台还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投入,因此,医改应当多力为之,倘若不公平找政府,投入少找市场,医改被皮球一样在二者中间踢来踢去,医改最后只会是镜中花水中月,难以实现。
  
    医改:如何跳出"政府—市场"间的循环怪圈

    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的医改总是在政府与市场之间找出路,陷入一种公平不够找政府,投入能力不够找市场的怪圈。我国的医疗改革也没有跳出这个怪圈。如果不能跳出“政府—市场”之间的循环,医改就会永远是“半拉子工程”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还没有找到一个令社会大众满意的体制模式,几乎各个国家的政府无不为此而受到诸多责难。可以说,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是一项高风险的社会改革。

    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在西方起步较早,100多年前就开始逐步建立包括医疗卫生在内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例如在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的医疗卫生服务具有很强的社会福利性质,除了整容、治牙等少数医疗项目外,实行全民免费医疗,甚至外国人都可以享受。公平性极高,看病免费,但是看病难,等待时间很长,一项普通的检查往往要等待几个月时间,民怨很大。而美国是发达国家中惟一没有全民医疗保障的国家,只为退休人群和贫困人群提供公共医疗保险,几千万人没有医疗保险,但同时,政府财政的医疗支出负担却十分沉重。奥巴马说:美国的“医疗体系使美国经济和国民良心不堪重负,因此,医疗改革决不能再等待”。

    这个世界性的难题到底难在那儿?

    究其根源,在于公平与效率难以兼容。在欧洲国家,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政策,医疗保险是以全民保健计划的名义实施的,实行的是全民福利性的医疗保险。农民、低收入者、社会救助对象都可以获得公费医疗服务,公平性、平等性和普及性是其最主要的特征,并以此誉为“最伟大的社会政策突破”。

    英国推行全民健康计划,1945年由工党提出,1948年建立了面向全民的公费医疗制度(National Health Service简称NHS)。英国医疗体系分为三级: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社区医院服务和大型专科医院服务。99%的老百姓拥有全科医生,可以24小时享受他们提供的预防、诊断和初步治疗的保健服务。老百姓在指定的医疗机构享受基本免费的医疗服务,甚至不分病种,都可以享受公费医疗。英国医疗服务的程序是先到社区医疗机构就诊,若有需要再转到医院诊治。其医院只是提供急诊、专科和住院服务,没有门诊服务。医疗服务的经费82%来自政府财政,12.2%来自国家保险基金,其他来自于慈善机构捐赠以及患者交费。这是一种主要保“供方”(医疗机构)的医疗保障模式,与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医疗保障类似。

    但另一方面看,其医疗服务质量差、效率低,民怨大。英国患者安全局的报告显示,英国每年有数千名患者因国家医疗服务系统失误致死。该报告指出,2005年国家医疗服务系统下属医院、家庭医生和急救机构出现的严重失误,共导致2159名患者死亡,另有4529名患者因可避免的失误造成身体受到严重伤害。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每年英国全民医疗系统下各大医院发生的医疗事故和误诊导致了7.2万人死亡,其中4万人的死亡责任应直接由医院承担。这一数据还不包括医院感染死亡和分娩综合症死亡人数。医疗事故已经成为威胁英国人生命的第四大杀手。除了医疗事故频发,上医院等待检查的时间也很长,通常需要提前一年预约。这在加拿大也是如此。据加拿大CTV电视台的报道称,一个简单的核磁共振检查,通常的等候时间是9个月。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