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处方”不除 药价再低也动摇不了看病贵

2010-05-25 22:37:40    来源:  作者:

  谁能遏制医生开“大处方”的偏好

  新医改实施已一年多了,虽然这一年有关部门投入了3900亿元,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面临着很大的质疑声。据《经济观察报》5月22日报道,“药价不算低、床位费比以前提高了,看病贵依然存在”,是不少患者的共同感受。

  看病贵原因复杂,从很多患者在门诊看病的遭遇看,医生有重复检查、开“大处方”的偏好,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前两天,笔者去郑州某大学附属医院门诊看病,在几句简单的询问之后,医生很快开了一个处方:需做核磁共振检查。去划价时得知,这样一个检查的费用是600元。后来笔者从别的大夫那里了解到,其实花140元拍两张X光片就可以了。

  那么,患者带着在其他医院拍的片子,是否就能免去检查呢?也未必。一位从长葛来的患者说,他在家乡已经拍了核磁共振片子,但门诊医生以“质量不佳”、“看不清楚”为由,非要让患者在本医院再拍一次。

  开发商都有把楼越建越高的“创作冲动”,门诊医生则有开“大处方”、“贵处方”的“原始偏好”,从这一点看,两者有相似之处。不同的是,尽管开发商财大气粗、似乎“无所不能”,但还是有规划、房管等部门在管着,而要管管医生开“大处方”偏好的,却似乎付之阙如。

  首先,靠患者遏制不了。患者之所以是患者,就是因为他没有医生医疗知识多,在医患之间,信息上的不对称,比之开发商与购房者还要大得多。科技越发达,专业越精细,专业人士与非专业人士之间的不对等关系就越悬殊。医生开处方,就像一个人在“黑箱操作”,旁人几乎很难插手。“我说你听”、“我开处方你执行”,就是当下门诊医患关系的现实。在这样的氛围下,医生开的处方就像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敢不完成吗?

  其次,靠医政部门也难以遏制。即使医政部门确有其心,想把检查、治疗费降下来,也未必有能力做到。先不说现在医院众多,检查起来难度大,单单要核实清楚某医生给某患者开的处方是否“偏大”、“偏贵”,就是一个“海量”工程。退一步说,即使医政部门有足够的人手,其监督、检查能力似乎也是个疑问,因为那些整天泡门诊的医生,更懂得如何规避监督检查。

  再次,靠医院更遏制不了。现有的医院体制,决定了医院与医生是利益共同体,医院无论如何是不会“嫌弃”有开大处方习惯的医生的。

  谁能遏制医生开“大处方”的偏好?靠医生的操守?靠医院的良心?面对这道难题,需要思考的不仅仅是患者,更应该是与此相关的职能部门认真对待、及时破解

  链接:六大特征界定大处方

  为弥补《处方管理办法》的不足,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组织专家论证,总结出六大特征用于界定“大处方”。

  5月1日起实施的《处方管理办法》提到了“大处方”,但没有对“大处方”作出规定,医患双方都不知道何为“大处方”。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依据《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医疗保障的有关规定,经专家讨论作出界定“大处方”的六大特征。

  这六大特征是:

  一、无菌手术或非感染手术,超麻醉诱导期使用抗生素。专业人士解释,无菌手术或非感染手术,在手术前半个小时——麻醉诱导期内已输入了防止感染的抗生素,而在麻醉诱导期之后的3小时之内再使用防止感染的抗生素,就属于“大处方”(免疫功能低下者除外)。

  二、同一患者同时使用两种以上机制相同的药物。

  三、病情不需要时,超疗程、超剂量用药。

  四、使用与疾病治疗无关的药物。

  五、医保患者出院时超量带药。

  六、为医保患者攒药。

  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有了这六大特征,医患双方都很容易判断“大处方”。例如,个别大夫给普通的感冒患者看病,既用了青霉素又用了阿莫西林,两者都是抗菌药物,这就是“大处方”。又如,本来用3天药就可以了,却开出了5天的药量,也是“大处方”。看感冒时,医生却开出了降压药等等,都属于“大处方”。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