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病人,无人愿意药品降价

2010-06-25 16:50:00    来源:  作者:

  药价虚高屡禁不止,是不能也!更是不愿也!试问,为何药品降价令发出19道金牌后,仍然不能取得任何成效?为何旧药变身之后能够以全新药品再次上市?为何本来研发水平低下的中国企业每年竟然开发1000多项新药?为何招标集中采购实施6年后,弄得医院不满、企业不满,患者也不满?一个依赖体制生存的特殊利益集团的存在,正是所有这些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不难理解,为什么药价虚高这种遭社会深恶痛绝的恶劣现象,屡禁不止?皆因整个药品利益的链条缠结太紧,皆因治人者即治于人者。 

  铭理:中国的药品价格沉疾难医

  我们可以用什么力量去制衡药价上涨的因素呢?如果没有,我们能不能创造一个因素来呢?这是我们期待解决的。

  药价是个大话题,社会各界众说纷纭。论起来,也有不少专家学者出谋划策,调查调研,设计方案;众多行政官员慷慨陈词,政策宣示,实施的打压措施更是一波连着一波。可惜经年之后,似乎依然如故。虽然有人不断宣称药品价格降了多许,公众却无从感受。

  药价为什么降不下来?细细琢磨,我忽然大悟,芸芸众生之中,除了直接要掏钱的百姓,凡是和这药沾边儿的恐怕没什么人希望降价格。

  先说制造商和配送商,他们的本质是商人,为商不图利?这事有点说不过去。再说医院和医生,按说公立医院不应该追求利润吧,可是医院运行也要有收入,也要有支出,收入不够支出的是亏损。当然,亏损可以政府补,但在许多地区政府还是吃饭财政,这补又是一个负担。即便政府补,公立医院收入降低,意味着财政压力增加,对地方长官,也是一个大问题。医生呢,即便不拿红包,也没有开低价药的积极性,开贵药,院里有收入,科里有奖金,自己也能分一份。何乐而不为呢?据说药品招标要依靠专家来打分,可惜专家和药价高低没有关系,那我们又怎能指望专家会推荐给我们低价药呢?

  药品还确实是一个特殊商品。使用药品的是患者,掏腰包的是患者,唯独对绝大多数患者而言,他们并没有使什么买什么的决定权。经济学上说这是信息不对称。医学是一门关于生命的精细科学,不可能人人都懂;所以,信息不对称是永恒的,久病成医,就是个戏谈,要不医学院招学生就直接在慢性病人中撮就行了。医学还是一门个体对个体的科学,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大体的标准化,个体的精细化,评价一个用药方案好不好,还真有些难度。我们找不到评价的可观测的标准,也找不到评价的可验证的标准,怎么评价?唯一期待减少费用支出的是患者,而患者剩下的就是捂紧腰包,静等挨宰。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