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利药潜规则解析 药价居高不下竟然“没办法”

2010-07-10 23:11:49    来源:  作者:

  有药品销售经理通过媒体爆料:“想抬价,先断货。药厂和经销商抬价的惯用伎俩就是断货,特别是一些短缺的、生物制剂类药品。出厂价可能才几块钱,市场售价十几块钱,断货一阵子后重新上市,可以抬高到一两百块钱。”他还说,按规定,药品涨价需要向物价部门登记备案,但药厂一般都积攒了相当的人脉关系,在地方政府的地方保护观念和增加财政收入的逐利需求下,药厂就可以明目张胆地抬价。药厂定价上涨,经销商的进货价也会相应有所提高,其利润空间比涨价前大很多,而医院可以在药品进价基础上加价15%,获利更多。

  于是也难怪一小盒成本几块钱不到的药能卖到几百元。

  医院:药价居高不下竟然“没办法”

  以药养医,很多医院都这么做。医院变成了药品超市,医生看诊的时间甚至比病患取药的时间还短。媒体披露,给医生下达一定的经济考核指标和药品提成,已成为现今一些医院管理惯用的两大“杀手锏”。也就是说,医生要想领到自己的基本工资和获得更多的劳务奖金,必须多给患者开药,特别是高价药。

  据了解,据卫生部的数据显示,近十多年来,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份额均维持在44%水平之上,一些中小型地方医院甚至高达70%。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医疗机构的药品零售价,可在医药公司进货药价基础上加价15%左右。

  据报道,由于财政拨款不足,一些医院实际加价幅度大大超过这一比例。据陕西省有关部门进行的账面调查,医院平均加价幅度为33.7%,实际操作中可能更高。

  其实,医院加价虽出于利益考量,但对此,医院自己也有不少苦水。有数据显示,1980年,政府卫生投入占医疗卫生总费用约33%,而到了1990年则降至25%,1994年财政分权,医疗卫生投入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后,投入进一步减少,自2004年开始,已降低至17%。

  这样一来,财政来源就得让病人来承担一部分,于是,以药养医的局面竟然被有些医院解释为不得已为之,没办法。

  对于医生吃回扣的行为,很多地方其实早就开始大力监督,但事实上监管的措施都很难执行到位。

【内容导航】
第1页:监管不到就自主定价 第2页:药价居高不下竟然“没办法”
第3页:发改委:乱涨价必严查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