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各行各业都存在‘潜规则’,没想到咱老祖宗传承下来的行业里,居然也存在这样的猫腻。”一位姓刘的年轻小伙子,略带调侃地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不过,一半以上的市民,对这种在药方上设置“密码”的行为,表示理解。经常带母亲去附近的中医院看病的刘女士说,她母亲的身体一直不好,西医看了无数次也不见好转。多年来,经过附近一家中医院的老中医慢慢调理,才有所好转。因此她们也都是定期前往该家医院检查。刘女士说:“毕竟开医院也是为了盈利,别人高价请来专家给你诊断,于情于理,你都应该在他们家买药,对吧!”
也有部分居民则对这种行为表示了反对。一位姓白的先生说,有次他去北京看病,医生一共只给他开了两个星期的药,叮嘱他吃完后再来重新诊断。而两个星期后,医生给他开出的药方却跟第一次一模一样。白先生于是就回到了合肥,在药吃完后,拿着药方前往合肥的一家药店抓药,却被告知药方上的几味药根本不存在。“难道我每次去抓药,还要千里迢迢地跑到北京去吗?这种行为实在不便民。”
那么能不能有别的方法,既保证医院的正常收益和药方的安全,又保证市民的知情权呢?针对这种情况,市民们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一位姓黄的先生说,他所在的中医院事先就跟患者声明,在该院诊断所开的药方,只能在该院抓取,而价格在原有药材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数额,药材的原价患者可以自己查询。而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女士则建议,中医院可以学西医那样,将诊断的费用独立出来,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将诊断的费用加在药的价格里面。这样不仅方便了医院的管理,对患者来说,也显得更加公开、透明。
四大部门:均称问题不归自己管
这种情况到底该谁来管呢?市民如果要投诉,哪个部门应该受理呢?为此,记者首先致电合肥市消费者协会,但工作人员说,这种事应该不属于欺诈消费者的行为,也不属于服务过程中的纠纷,因此他们无法受理。随后,记者又拨通了物价局的电话,物价局的工作人员在听完记者的介绍后,表示他们无法处理,并建议记者拨打食品药品监督局的电话。而食品药品监督局的工作人员也表示,他们只受理食品、药品本身质量出现问题的投诉,这种行业“潜规则”的问题,他们管不了。最后,记者拨通了合肥市卫生局电话,得到的答复依旧,这种情况不在他们的受理范围之内。“建议你拨打12345市长热线,反映这个问题。”工作人员这样向记者说道。
看来,小小的一个药方,显示出行业的规范问题,如何不让病人吃“糊涂药”,依旧值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