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5年版)

2025-02-11 10:38:58    来源:国家卫健委  作者:

(3)有创机械通气:一般情况下,PaO2/FiO2≤150,或吸气努力明显增强的患者(尤其是儿童),应及时气管插管,给予有创机械通气;实施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不推荐在 ARDS 患者中常规使用肺复张手法。

(4)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难治性呼吸衰竭患者,可考虑ECMO支持。积极进行气道廓清治疗,如振动排痰、高频胸廓振荡、体位引流、必要时使用气管镜吸痰;加强气道湿化,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建议采用主动加热湿化器;建议使用密闭式吸痰;在氧合及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情况下,尽早开展被动及主动活动,促进痰液引流及肺功能康复。

3.循环支持:重型/危重型患者可合并脓毒症及休克,在血流动力学评估的基础上进行液体复苏,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尿量及动脉血乳酸变化等。流感病毒感染可引起心肌损伤或心肌炎,并可通过多种机制加重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冠状动脉疾病,因此对于重型/危重型患者应监测心肌损伤标记物、心电图变化,完善超声心动图检查。

4.急性肾损伤和肾替代治疗:重型/危重型患者可合并急性肾损伤,应积极寻找病因,如低灌注和药物等因素。在积极纠正病因的同时,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的指征包括:高钾血症;严重酸中毒;利尿剂无效的肺水肿或水负荷过多。

5.神经系统并发症治疗:流感相关脑炎/脑病无特效治疗,可给予控制脑水肿及癫痫发作等对症处理;急性坏死性脑病治疗参考《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诊疗方案(2023 年版)》;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横贯性脊髓炎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和(或)丙种球蛋白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可使用丙种球蛋白和(或)血浆置换。

6.其它治疗:重型/危重型流感患者不建议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于并发难治性脓毒症休克的患者,权衡风险/获益后可考虑使用氢化可的松。此外,还应进行合理营养支持和及时康复治疗。

(五)中医药治疗。

流感属于中医“外感病”的一种,根据感染的流感病毒亚型、流感流行季节、流行地域可进一步细分为伤寒、春温等疾病。大多数为轻症患者,可根据初期临床表现辨证施治,一旦邪毒入里化热转为重症则以热毒为核心病机,恢复期患者往往气阴不足。按照轻重分型辨证论治,形成如下诊疗方案。该诊疗方案适用于所有人群,包含孕妇、儿童及患有各类基础疾病的患者,不同地区皆适用本诊疗方案,但需秉持因时、因地、因人的“三因制宜”原则灵活应用。

1.轻症辨证治疗方案

(1)风热犯卫

症见: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咽红不适,轻咳少痰,口干。舌质边尖红,苔薄或薄腻,脉浮数。

治法: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基本方药:银翘散加减。银花15g、连翘15g、桑叶10g、菊花 10g、桔梗 10g、牛蒡子 15g、芦根30g、薄荷(后下)6g、荆芥 10g、生甘草 3g。

煎服法:水煎服,1 日 2 次。

加减:苔厚腻加藿香 10g、佩兰10g;咳嗽重加杏仁10g、炙枇杷叶 10g;腹泻加黄连 6g、葛根15g;咽痛重加锦灯笼9g、玄参 15g。

(2)风寒束表

症见:发病初期,恶寒,发热或未发热,无汗,身痛头痛,鼻流清涕。舌质淡红,苔薄而润,脉浮紧。治法:辛温解表。

基本方药:麻黄汤加味。炙麻黄6g、炒杏仁10g、桂枝10g、葛根 15g、羌活 10g、苏叶 10g、炙甘草6g。

煎服法:水煎服,1 日 2 次。

加减:咳嗽咳痰加前胡 10g、紫苑10g、浙贝母10g。

(3)表寒里热

症见:恶寒,高热,头痛,身体酸痛,咽痛,鼻塞,流涕,口渴。舌质红,苔薄或黄,脉数。

治法:解表清里。

基本方药:大青龙汤加减。炙麻黄6g、桂枝10g、羌活10g、生石膏(先煎)30g、黄芩 15g、知母10g、金银花15g、炙甘草6g。

煎服法:水煎服,1 日 2 次。

加减:舌苔腻加藿香 10g、苍术10g;咽喉红肿加连翘15g、牛蒡子 10g。

(4)热毒袭肺

症见:高热,咳喘,痰粘、痰黄、咯痰不爽,口渴喜饮,咽痛,目赤。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化痰。

基本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炙麻黄9g、杏仁10g、生石膏(先煎)45g、知母 10g、浙贝母10g、桔梗10g、黄芩15g、瓜蒌 30g、生甘草 10g。

煎服法:水煎服,1 日 2 次。

加减:便秘加生大黄(后下)6g、厚朴6g。

2.重症辨证治疗方案

(1)毒热壅盛症见: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咳嗽,喘促短气,少痰或无痰,便秘腹胀。舌质红绛,苔黄或腻,脉弦滑数。

治法:解毒清热,通腑泻肺。

基本方药:宣白承气汤加减。麻黄9g、生石膏(先煎)45g、杏仁 10g、瓜蒌 30g、知母15g、鱼腥草30g、葶苈子15g、黄芩 15g、浙贝母 10g、生大黄(后下)6g、赤芍15g、丹皮12g。

煎服法:水煎服,1 日 2 次;必要时可日服2 剂,每6小时口服 1 次。也可鼻饲或结肠给药。

加减:高热神昏加安宫牛黄丸1 丸;喘促重伴有汗出乏力者加西洋参 15g、五味子 12g。

(2)毒热内陷,内闭外脱

症见:神识昏蒙,唇甲紫暗,呼吸浅促,或咯吐血痰,或咯吐粉红色血水,胸腹灼热,四肢厥冷,汗出,尿少。舌红绛或暗淡,脉微细。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