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法:益气固脱,泻热开窍。基本方药:参附汤加减。生晒参30g、黑顺片(先煎)10g、山萸肉 30g、生大黄(后下)10g、生地30g、丹皮12g、炒山栀10g。
煎服法:水煎汤,1 日 2 次;必要时可日服2 剂,每6小时口服 1 次。也可鼻饲或结肠给药。
3.恢复期辨证治疗方案气阴两虚,正气未复
症见:神倦乏力,气短,咳嗽,痰少,纳差。舌质淡,少津,苔薄,脉弦细。治法:益气养阴。
基本方药:沙参麦门冬汤加减。沙参15g、麦冬15g、五味子 10g、浙贝母 10g、杏仁 10g、青蒿10g、炙枇杷叶10g、焦三仙各 10g。
煎服法:水煎服,1 日 2 次。
加减:舌苔厚腻加芦根 30g、藿香10g、佩兰10g。
可按照辨证施治原则根据药品说明书选用相应中成药。
十一、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一)落实门急诊预检分诊制度,做好患者分流。提供手卫生、呼吸道卫生和咳嗽礼仪指导,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及陪同人员应当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二)医疗机构应当分开安置流感疑似和确诊患者,患者外出检查、转科或转院途中应当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限制疑似或确诊患者探视或陪护,防止住院患者感染。
(三)加强病房通风,并做好诊室、病房、办公室和值班室等区域物体表面的清洁和消毒。
(四)按照要求处理医疗废物,患者转出或离院后进行终末消毒。
(五)医务人员按照标准预防原则,根据暴露风险进行适当的个人防护。在工作期间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并严格执行手卫生。出现发热或流感样症状时,及时进行流感筛查。疑似或确诊流感的医务人员,不建议带病工作。
十二、预防
(一)疫苗接种。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建议所有≥6 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都应接种流感疫苗。优先推荐以下重点和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公共卫生和卫生检疫人员等;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罹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人群;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孕妇;6~59 月龄儿童;6 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监管场所等重点场所人群。
(二)药物预防。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建议对有重型/危重型流感高危因素的密切接触者(且未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力)进行暴露后药物预防,不迟于暴露后48 小时用药。
(三)一般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主要措施包括: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上臂或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当注意休息及自我隔离,前往公共场所或就医过程中需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