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降价外资药 效果存疑
11月30日,发改委发布了一系列价格调整的数据:自12月12日起将降低48个通用名,174个品规单独定价药品最高零售价格,平均降幅19%。取消13个通用名,16个品规药品单独定价权,这也是5年来发改委首次对外资药品价格进行“开刀”。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此次药品价格的调整是发改委自1997年以来进行的第26次降价,但是从历年来发改委实施的“降价令”来看,药品价格在“降价令”颁布后依然保持坚挺,“雷声大、雨点小”显然已经成了行业的潜规则。此次发改委虽然拿外资高价药开刀,但是实际上对外资药品的影响非常小,甚至对外资构成利好。
郭凡礼认为,外资原研药的利润空间一般在40%-50%左右,因此此次19%的平均降幅对其影响并不大。拿罗氏的头孢曲松来说,虽然此次降价的幅度为30%,头孢曲松的价格也由原来的93.8元降为65.7元,但是国内仿制药的最高限价却仅为7元。因此,即使有30%的价格降幅,但是降价后仍高出国内同类产品的9.4倍,外资药品价格仍然处于一个高位。
郭凡礼同时指出,国内医疗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缓解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然而新医改进行到现在,药价不但没有降下去,反而越来越高。在如今国内通货膨胀、医患关系紧张的背景下,降低药品价格、推进新医改持续有效的进行是目前的重点所在。发改委此次对外资药企开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试探,试探外资药企的反应然后再采取后续行动。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但从此次调价后外资药企的反应看来,这次价格下调所带来的影响并未符合发改委初衷。而从另外一方面来看,外资药企借助此次药品价格下调的机会顺势进入此前从未进入的三、四线医疗市场,用“以量补价”的方法消除药品价格下调带来的不利影响,与此同时,外资还会抢占一部分国内药企的市场份额。
相关新闻:外资药价调整才刚刚开始
此前公布的《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取消了“原研”的概念,并且要求“原研药”周期性降价,这在外资药企引起了轩然大波。外商研制开发制药企业协会的20多家外资制药企业联名上书,向相关部门递交一份报告,其中用大篇幅强调原研药的药品质量优异,原研药降价弊大于利。
此次发改委调整17类外资药的价格,不出意料地又引发了外资药企的迅速反弹。外商药品投资协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向相关机构递交了一份陈述书,称“与国际对比我国仿制药出厂价格为国际总体价格水平的22%-30%,以其价格为基准来调整原研药价格将抑制行业质量体系投入,不利于我国医药市场和制药产业的健康发展。而以仿制药作为价格调整的基础的前提是二者具有相同的质量和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该协会媒体总监左玉增对本报记者表示,外资药与国内药不同,其质量远非国内仿药能比,一味打击药价会使药品质量得不到保证,不利于优质药的生产。